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日訊 2月1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關于貫徹落實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道義,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振美,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水土保持科副科長李苗苗,共同介紹濱州市貫徹落實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劉道義介紹,根據山東省水利廳日前發布的公報,濱州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積164.84平方公里,全部為水力侵蝕。其中,輕度侵蝕161.15平方公里,占97.76%;中度侵蝕3.18平方公里,占1.93%;強烈侵蝕0.51平方公里,占0.31%。極強烈和劇烈侵蝕面積已于2021年清零。
從區域來看,濱城區水土流失面積8.83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的5.36%;沾化區水土流失面積6.23平方公里,占3.78%;鄒平市水土流失面積106.16平方公里,占64.4%;惠民縣水土流失面積23.62平方公里,占14.33%;陽信縣水土流失面積10.13平方公里,占6.15%;無棣縣水土流失面積6.57平方公里,占3.99%;博興縣水土流失面積3.30平方公里,占2%。濱州市水土流失面積主要集中在鄒平南部山區、惠民沿黃風沙片區、無棣貝殼堤及各縣市區引黃渠首、渠道周邊,其中南部山區和沿黃渠道是重點。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將針對水土流失分布的主要區域,科學精準高效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是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水系、村莊和城鎮周邊為重點,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山水林田路村統一規劃,治山、治水、治污協同推進,統籌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培育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一種綜合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經建成了12個具有示范意義的生態清潔小流域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將繼續綜合施策,采取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措施進行治理,重點圍繞水源保護、生態旅游、綠色產業、和諧宜居、休閑康養等方面,系統提升治理效能。2024年計劃建設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目前正在推進前期工作。
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一體推進修山、增綠、擴濕、整地,持續提升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功能和作用,推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按照省級下達任務,2024年,濱州市城鄉水務局計劃實施水土流失治理15平方公里。一方面系統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在鄒平南部山區和沿黃風沙區,統籌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采取自然恢復、工程治理、土地整治、保土耕作等治理方式,解決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寸草不生等問題。另一方面扎實推進水系綠化。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的原則,統籌實施河流兩岸、水庫和湖泊周邊區域植樹綠化,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改善河湖生態。
加強經費保障。按照《山東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積極落實征收的水土保持補償費主要用于水土流失防治和監管,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實施標準。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推行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建設模式,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探索建立政府和受益主體水土保持工程運行維護費用分攤機制,確保工程良性運行,群眾長期受益。同時,加強資金管理,加快資金撥付和支出進度,定期調度通報資金使用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推動資金早到位、項目早建成、政策早見效。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