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8-17 09:15:08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立足行業職能,聚焦“12158”民生實事,連續第3年開展伏季休漁期間毛蝦、海蜇專項捕撈,助力漁民增收成效顯著。據統計,2023年專項捕撈短短20天時間,154艘漁船共捕撈毛蝦110.89噸、海蜇3311.69噸,交易額2827萬元,船均收入18.36萬元。
為順利實施專項捕撈惠民工程,該局創新實施“1+3”工作法,即:圍繞黨建引領一條主線,加強謀劃部署、組織實施、安全管理三個環節的全過程管控。
黨建引領,打造“安海黨旗紅”品牌
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過程黨建融入民生、融入服務、融入生產,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蹚出安全監管、為民服務新模式,保障專項捕撈工作平穩有序。
該局成立“藍海”黨員先鋒隊,聯合無棣縣局、馬山子鎮政府組建黨建聯盟,在岔尖二村建立村級服務組織“漁業辦公室”,第一時間收集并解決漁民訴求,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為民服務機制。機關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宣傳專項捕撈政策和相關要求;村黨支部發動漁民群眾報名參捕,協助開展漁船安全隱患排查;黨員村干部全覆蓋包保所有漁船,規范海上作業漁船編隊生產。3艘執法船及“藍?!秉h員先鋒隊24小時備勤,遇到災害天氣,快速召回海上作業船只,及時應對處置險情,為漁民群眾保駕護航。
市縣聯動,超前謀劃部署專項捕撈
市、縣兩級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從2月份開始,啟動專項捕撈申報工作。成立市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沾化區局、無棣縣局負責同志任成員的“濱州市2023年專項捕撈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專項調研、座談交流、部署會議5次,征求縣區主管部門、漁業協會、漁民代表意見建議7條。不斷完善專項捕撈申報材料的同時,積極與省農業農村廳對接溝通,3月7日一次性通過省級專家論證,4月21日獲農業農村部批復。
開捕前期,委托魯東大學開展了為期20天的海上資源調查,及時掌握毛蝦、海蜇分布、數量、可捕量等第一手資料,為扎實有效推進專項捕撈奠定了堅實基礎。
疏堵結合,保障專項捕撈順利實施
專捕期間,該局嚴格執行進出港報告、漁獲物統計報告、限額捕撈、漁獲物定點上岸、生產船觀察員等5項制度,細化管控措施、加強巡查監管,確保海上生產秩序穩定。所有專捕漁船每次出港生產,執法人員逐船核驗,合格一艘、放行一艘,共檢驗核準漁船154艘次。執法人員在岔尖漁港、沾化一級漁港駐點巡查管控,嚴防漁獲物違規交易等違法行為。開展伴航式執法檢查,累計出動執法船艇41艘次、執法人員438人次,航程4720海里,未發現違規捕撈行為。
針對毛蝦專捕未達預期等問題,該局會同有關縣區先后3次赴省匯報對接、爭取支持,成功突破現有政策規定,允許我市毛蝦專捕漁船參加海蜇專項捕撈,海蜇專捕名額由145個調整為188個。同時,部分漁船可在東營市就近上岸,最大限度保證漁獲鮮度和品質,受到漁民群眾的一致歡迎和認可。
標本兼治,守牢海上安全底線
夏季是極端天氣頻發季節,做好伏休期專項捕撈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嚴格落實海洋漁船管控四級包保責任,全市808艘漁船“一船一冊”“一人一檔”“一周一查”,抽查結果定期通報縣區政府。整合資金1100萬元,建成漁政智慧監管平臺,建設海上“藍色救護驛站”,配發急救藥箱130套,更新北斗、插卡式 AIS、衛星電話等漁船通導設備1600余套,全面提升漁業本質安全水平。全力做好海洋災害預警,累計發布預報信息154期、大風黃色以上預警信息14期,緊急召回漁船243艘次,無漁業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該局扎實的工作成效,贏得了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6月29日-30日,全省漁業安全技能大比武連續兩年在我市舉辦,來自省直部門和11個重點漁業地市,共12支隊伍近100余人參加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漁船安全管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