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4日訊 8月1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亮進度——發展品質越來越高”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委黨校專場。邀請濱州市委黨校副校長韓玉水,濱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張燕,濱州市委黨校副校長、新聞發言人楊海霞,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委黨校提升發展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韓玉水介紹,今年以來,在濱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黨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實體系,聚焦黨校主責主業,始終堅持黨校姓黨、從嚴治校、質量立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提升科研咨政水平,奮力推進新時代黨校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安排,市委黨校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以貫之抓緊抓實抓好。充分發揮黨校理論優勢,對黨的創新理論進行全面研究、系統解讀,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組織全校骨干教師深入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企業、農村、機關、校園、社區開展宣講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已完成宣講149場次、占全年計劃宣講場次的82.7%,受眾達11000余人次、占全年計劃宣講受眾的73.3%,順利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培訓黨的執政骨干是黨校最基本的職能。市委黨校認真落實全市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充分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質量。截至目前,主體班次已舉辦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科級干部進修班、鄉鎮黨委書記專題研討班,培訓學員202人;社會班次培訓已完成22批次,培訓各級各類學員總計9499人次,提前完成了全年培訓任務目標。
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市委黨校在教學方面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業主課地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聚焦主業主課,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研究院,在學以致用上求突破。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工作實踐中的具體運用開展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開發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系列課程,有效幫助學員解決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推進“名師名課”工程,以精品課建設為抓手,全力沖擊全省黨校系統精品課比賽一等獎。注重統籌謀劃、協同發力,推進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能力提升有機統一,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深入實施“七大教學攻關工程”,在教學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打破教研室壁壘,實行項目化運作,推動教學改革提質增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用好用活“紅綠藍紫”四色品牌教學基地。開展全校教師全員競課活動,截至目前已開發優質課62堂,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77.5%。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蒲泄ぷ鞯恼握疚缓团Ψ较?。市委黨校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聚焦全市經濟社會熱點難點,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統籌科研攻關合力,積極發揮黨校智庫作用,真正把理論寫在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中。創新實施“鏈條式”項目研究,圍繞省市重大決策部署,設置全市黨校系統研究課題,同時做到“鏈條”延伸,使課題研究與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密切聯系,力爭多出有價值有分量的高端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已發表理論文章32篇,其中在C刊擴展版發表1篇、在省級期刊發表16篇,出版1部專著榮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普及讀物。今年年初立項的省委黨校課題、市社科課題等27項高層次研究課題,正在有序落實推進,力爭年底推出一批有影響有分量的高質量研究成果。
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方面軍,承擔著為黨獻策的重要職責,市委黨校在為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按照立足濱州、研究濱州、服務濱州的咨政工作理念,市委黨校緊跟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智庫參謀作用,實行調研聯系點制度,深入開展沉浸式、蹲點式、解剖麻雀式調查研究,積極推出一批高質量咨政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組織教研人員完成高質量咨政調研報告15篇,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簽批12篇,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務目標。
濱州市委高度重視黨校工作,積極履行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主體責任,加大對黨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面改善黨校辦學條件,滿足干部教育培訓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市委黨校二期工程建設正在平穩有序向前推進。市委黨校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加快推進二期工程的學員公寓綜合樓建設,并同步完善配套設施,改建道路管網、停車場等設施,全面提升校園硬件水平。截至目前,黨校二期工程的學員公寓綜合樓建設正按計劃扎實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各項任務爭分奪秒向前推進,確保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投入使用。
對照年初確定的全校6項重點任務目標,順利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下一步,濱州市委黨校將持續強化“過程黨建”,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工作中找問題,黨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辦法,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切實扛牢初心使命,用心用力履職盡責,努力推動黨校各項工作走在前、開新局,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