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日訊 鄉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濱州市無棣縣柳堡鎮西岳里村的省派第一書記李海青,穩扎穩打促產業,一心一意謀振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培育壯大村集體產業,讓村集體收入從原來的5萬元,增長到了現在的40萬元,整整翻了八倍。
實干不負春光,奮進不誤工時。當前,在濱州市無棣縣柳堡鎮總投資150萬元的西岳里村“黨建微工廠+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作為省派第一書記村集體增收項目,項目計劃一個月完成所有建設事項。
“建一個1000平方米的鋼結構廠房,還有150千瓦的光伏發電面板,通過這兩個項目,預計能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左右。”無棣縣柳堡鎮西岳里村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李海青說。
原來村集體投資150萬元建設項目,村書記王寶林想都不敢想,李海青提出這個想法后,作為村里土生土長的當家人最初也有著自己的顧慮。“第一村里實在沒有這么多錢,第二四五十萬的光伏發電這個肯定能看見收益,但是這一百多萬的廠房,而且這又是在村里萬一引不進企業來這錢可能就打水漂了。”無棣縣柳堡鎮西岳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寶林說。
王寶林的“顧慮”代表了村中大多數人的想法,想要真正為村莊謀發展,這些后顧之憂就必須解決,李海青第一時間向上級說明了想法表明了態度,最終爭取到了項目建設的啟動資金。“這一百五十萬資金其中一百萬這是我們省派書記的專項資金,另外五十萬是為了建設光伏發電面板,是上級支持鄉村振興的一個項目發展資金幫扶我們的。”李海青說。
資金問題解決了,李海青正發愁怎樣解決廠房后續經營問題時,當地出臺了政策,計劃對現有的部分耕地進行標準化農田建設,西岳里村共有8000多畝耕地,覆蓋到的土地達到了一半以上,乘著當地鄉村振興的東風,一家資質完備、業務穩定的合作社向李海青伸出了橄欖枝。
“我們自己建廠房還不如投設備了,現在我們只需要拿租賃費,一個月村里就能給我們建成,我們還能趕上收小麥省時省力,也抓住了發展的機遇。”無棣憲輝植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榮合說。
最終經過洽談西岳里村和無棣憲輝植保專業合作社一拍即合,經過村里的民主決議在黨員群眾代表的監督下簽訂了20年的廠房租賃協議,這種引鳳筑巢的形式,不僅解決了王寶林的后顧之憂,每年廠房租賃就能為村集體入賬8萬元收益,而廠房一旦投用合作社開展的糧食倉儲加工服務,還能讓本村群眾就近售賣糧食,多賣5%左右。
“我將繼續發揮省派第一書記的職能作用,以產業促振興,來推動村內各項事業的發展,讓村集體增收,讓村民致富。”李海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