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2-02-07 09:07:02
延續了百余年的小村傳統武術,在一代代傳人的堅守下傳承下來。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正月初一,無棣縣水灣鎮宗王村鑼鼓喧天,歡聲笑語,村民簇擁著武術隊走街串巷,火火騰騰的武術展演在村里展開。
宗王武術館教練趙子輝介紹,宗王村有著百余年的習武傳統,市級非遺項目宗王莊八極六合拳興于明盛于清,清乾隆年間“武術之鄉”就已形成。在當地,有著“宗王莊,不用問,頭趟架子二趟棍”之說。
備好鑼鼓帶好器械,一年一度的武術展演馬上開場。
武術隊員們在準備演練器械。目前,宗王武術團刀槍棍棒拳門類齊全,目前還能有72個套路。
鏗鏘鑼鼓,擂出激情和斗志。
正月初一,游走在村里的宗王村武術隊。
春節期間,是村里“習武慶典”的時節。正月初一是武術公演日,村里人吃完餃子拜完年,聚在一起,列隊串村,在曾經的拳坊舊址、老宗師故居處,開場表演;正月初五是武術競賽日,習武的人們會展示技藝,比試功夫;正月十五是武術頒獎日,總結一年來的所教所學,對來年課程做出規劃,對成績優異者進行鼓勵,選拔優秀學員外出參賽。目前,宗王武術團刀槍棍棒拳門類齊全,目前還能有72個套路。
擺大旗,開場子,開場和結束都有的程式。
老拳友們都要參與進來,演練一番。
田雨的七門槍演練。
資料記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代宗師李玉峰大膽改革,將村中常年練習的八極拳、六合槍揉為一體,根據八極拳、六合槍的技術原理反復演練、推敲,脫槍為拳,獨成一派,創立宗王莊八極六合一門。二代宗師趙振山、李福連結合擒拿、摔跤等技藝,將72門劈槍術貫穿始終,使八級六合拳內容豐富,獨樹一幟。三代宗師趙玉普精通宗王莊八極六合拳及擒拿功夫,曾在江西、安徽、天津和濱州等多處授拳,省內德州、東營一帶有武術高手前來切磋學習,也被邀請去各地教授武術。一代代傳人崇德尚藝,為推廣和發展八極六合拳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八極六合拳走出山東,走向全國各地。
一對少年在農家門前對打。
“小姐姐”的一招一式,吸引著妹妹們的目光。
岳信涵在表演老八極。
誰說女子不如男,騰挪閃轉身手也不凡。
王陸凡的刀術引得滿堂喝彩。
5歲的李弘毅在演練八極六合拳。
后生們的“開山棒”引來老武師們的品頭論足。
在濱州學院上學的岳智鑫也在假期參與這習武盛會。
在太原工作的李文華在這展演活動上,演練了在外學到的八卦拳和形意拳。
1980年,宗王莊武術委員會成立;2014年宗王莊成立宗王莊武術協會;2017年宗王莊八極六合拳研究會成立;2017年—2018年,八極六合拳傳人趙子輝、張勇在水灣鎮和無棣縣城開辦龍威武館,傳授八極六合拳,并參加了第三屆中國萊蕪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奪得三個一等獎;2018年7月,無棣縣八極六合拳研究會成立,在參加海峽兩岸第六屆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交流大賽,取得七個一等獎的好成績。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孩加入到武術訓練隊伍中。
農家屋里,一群孩子在訓練。
練功的孩子。
正在練功的田志源。
教練趙子輝在介紹宗王村八極六合拳研究會成員。
拳坊里,正在練功的孩子。
參加當日展演活動的武術隊部分師生合影。
習武,成了宗王村人的習慣。宗王拳,也隨著進一步提升與發展,再享盛譽。
趙子輝介紹,這幾年政府重視、社會也重視,練拳習武的人逐漸多起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非遺項目進校園等活動,讓傳統武術進一步傳承有了動力。一代一代習武之人,也秉承宗訓,言傳身教,以公益的心態獻技獻藝、提供場地、參演參賽,讓享譽盛名的“宗王武術”紅火起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