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5日訊 溫景華,名如其人,是一幅畫,一首詩。高中畢業后,1989年嫁到濱州沾化區利國鄉利國三村。1990年,她開始擔任村婦聯主席兼計生主任,這一干就是30年,在婦女兒童工作中留下了諸多倩影。
90年代的沾化區利國鄉“窮”字當頭,人口多,底子薄,俗稱“鹽堿地里刨食”。那時,村里不重視教育,溫景華擔任村婦聯主席后,建成了當時全鄉唯一的一所幼兒園。為了保證幼兒園正常運轉,她常常自掏腰包,當時丈夫非常不理解,常常因為這件事情和她爭吵。
對于當時家庭并不富裕的溫景華,她常常囊中羞澀,但她卻說自己的收獲多多!
溫景華性情豪爽大方,喜歡唱歌跳舞,作為婦聯主席,特長派上了用場。在她帶領下村里成立了廣場舞蹈隊,組織參加縣鄉的演出活動,現在隊員達60多人。她還成立了“利國三村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不但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打掃衛生,溫景華還免費為留守兒童補習功課,在生活中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溫景華作為一名村婦聯主席,一名鄉村教師,關心困難家庭,幫助弱勢兒童,都是她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以后的工作中,她表示會一直以實際行動為婦聯事業發展貢獻光和熱。
沾化區利國鄉利國三村婦聯主席溫景華說:“我將繼續做好教育事業,給孩子們傳授更多的知識,同時我也將持續關注村里的留守婦女和兒童,為婦聯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沾化區利國鄉婦聯主席說孫燕:“溫景華作為一名村婦聯主席,工作認真負責,有愛心,有上進心。帶領廣大婦女,積極參加活動,解放思想,增強學習。關心關愛弱勢群體,將集體的溫暖送到需要幫助的婦女,老人,兒童之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