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9日訊 濱州市無棣縣西小王鎮是棉花主產區,年植棉面積穩定在6萬畝以上。近年來,該鎮始終將棉花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強化政策、科技支撐,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增強發展效益。全力打造“錦棉小鎮、品質小王”。
連日來,無棣縣西小王鎮的棉花陸續進入采摘期,孫鵬鵬的棉花地里正在召集人手集中采棉,280畝6269品種的棉花長勢喜人,豐收在即。6269品種優質棉種是轉抗蟲基因中熟常規品種,出苗好,中后期長勢突出,吐絮暢。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紡紗均勻性指數達133。
無棣縣西小王鎮大官莊村棉花種植戶孫鵬鵬說:“6269對我這個收益非常大,這個品種有好幾個特點,他產量高、耐鹽堿、衣分高,比平常品種多拾個百十斤沉。我種了280畝直接比每年多收入兩三萬斤對我收益非常大。”
這得益于西小王鎮實施的良種引進工程,問政策要動力,問科技要效益。在與魯東大學、省棉花研究中心“產學研”合作基礎上,建設占地2000畝的“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魯北棉花試驗培訓基地”,通過對省棉花研究中心多抗新品系進行田間品比試驗,篩選適合該鎮及周邊棉區種植、符合棉紡企業要求的抗蟲耐堿、優質豐產新品種,6269、338等新棉種廣泛種植。
無棣鐘金燕家紡總經理曹志紅說:“這個品種呢,其中有幾大優點,一個就是衣分高、產量高,再就是光潔度好,農戶通過種植這些品種,能夠獲得更高的生產價值。”
由于精準選種,科學種植,西小王鎮的棉花收購價格高于周邊省份,棉農種出的高品質棉花畝收益可觀,也給棉紡織企業提供了原材料品質保障,實現棉農與棉紡織企業雙贏。
曹志紅說:“再就是我們企業用到這個優質的棉花品種,優質的棉花纖維,讓咱們這個紡紗的指標更加優質,再就是能夠產生更高的附加值,能夠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
以科技作為棉花產業強有力的推手,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土壤水分、養分、溫度、空氣、鹽堿含量、質地等因素,針對性的培育適合當地優質的棉種,同時利用科學化種植模式,實現棉花優質高產,給棉產業發展提供原料保障。
無棣縣西小王鎮黨委副書記楊玉強說:“同時建成投資400余萬元智慧農業項目,打造及水肥一體化,棉田環境監測,果實生長監控,數據收集上傳等與一體的實時在線管理系統,實現全天候及時化、智能化,棉田監控管理。”
今年全鎮共種植棉花6萬畝,年可實現籽棉購銷15萬噸,加工皮棉4.5萬噸,生產各類紗8萬噸、縫紉線7200噸,棉布1000萬米、家紡產品32萬件,帶動就業2000人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高棉花產業科技改革,依托5000畝棉花價格補貼政策項目,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全面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楊玉強說。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濱州臺 楊際超 楊寶勇 趙延順 韓靜 濱州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