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1日訊 打贏脫貧攻堅戰,鄒平市通過引入扶貧、防貧保險基金等方式,建立起扶防結合的長效機制。
宋玉君是鄒平市好生街道建檔立卡貧困戶,由于中風留下后遺癥,腿腳不便。但最近,他卻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領取了第一月的工資。
宋玉君告訴記者:“工資發了1750元,一個月干26天,活不累,拔草、打掃衛生,清理路面。”
宋玉軍能夠就業,是因為當地為貧困戶專門開辟了就業市場。今年4月,鄒平市創造性提出“崗位分解”理念,引導轄區內企業將普通崗位進行分解,設立扶貧崗,并配套出臺了獎補政策。
鄒平市好生街道扶貧辦主任夏文靜表示:“我們利用人社部門的就業補助金,企業至少雇傭貧困人口是4個人以上,連續工作滿六個月,一次性獎勵企業10萬元獎補資金。”
這種獎補資金,只有就業才能發放。10萬元,足夠4個人的成本支出,企業動了心。可是,當街道扶貧部門把這幾位工人送來時,他們又打了退堂鼓。
山東佳佳戀廚業副總經理姚菲告訴記者:“只要我們用工就會有責任風險,就可能會產生工傷,尤其是這些殘疾人,他們發生意外的幾率比普通人大得多,尤其是在工作期間,還有上下班途中,萬一發生一點意外,我們的賠償是很大的。”
在既有政策下,工傷賠償都得企業出。因為這些人從事的是扶貧專崗,沒有像正常用工那樣繳納人身意外險、工傷險等社會保險。而商業保險中與此有關的意外險、雇主責任險,也不能完全解決企業的顧慮。
山東佳佳戀廚業生產副總經理馮振說:“工傷發生以后,勞工仲裁是根據工傷保險賠付額來裁定,商業意外險的賠付條件比較苛刻,而且賠付額度和工傷險也不匹配,差額就得企業來付。”
降低扶貧崗位用工責任風險,鄒平市經過反復研究,提出設立“扶貧崗位責任險”。
鄒平市扶貧辦副主任高昊說:“條款內容和保單設計,進行了一些探索,確保在扶貧崗位上發生傷亡時候,能夠和工傷賠付標準達到一致,我們與保險公司進行了對接。”
但是對于年紀大、身體又不好的人,保險公司一般不愿意承保,市縣級也沒有權限和能力開發新險種,最后當地五六家公司都拒絕了這項業務。在多方引薦下,鄒平市扶貧辦來到濟南,嘗試與一家省級公司直接對接,在行業內首創“扶貧崗位雇主責任險”。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全告訴記者:“平安總部是特別批準的,一個人每個月60元,責任范圍完全參照工傷保險條例,死亡傷殘賠付60萬,醫療20萬。”
解決用工之憂,鄒平市先后分解出253個扶貧崗位。在鄒平,建檔立卡貧困戶只有2000多,更大量的是將近1萬因病、因災極易返貧的人口。與保險公司的這次合作,同時,也開發了另一個新的險種。
鄒平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市扶貧辦主任董亮告訴記者:“極易貧困還是因學因病,我們開發了防貧保險,政府列支300萬,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重點關注人群購買的。”
新納入監測的臨貧、易貧重點關注人群共有5672戶,保險條款涵蓋了多種致貧返貧的關鍵因素。大房村村民房同居剛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成為首批獲益者。
房同居告訴記者:“自己負擔了2萬多,又給報銷了這些,有這8000元就能緩一緩,負擔就少了。”
有了這份保障,一般低保戶就不會變成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目前鄒平市防貧保險累計救助2070人次,發放救助金327萬元,全市基本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就業全覆蓋。
鄒平市委副書記、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范克志說:“我們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是以幫扶為主,對可能致貧的重點關注人群是以預防為主,建立起扶貧和防貧聯動的長效機制,營造全社會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構筑起防止貧困發生的‘堤壩’。”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