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6-14 13:56:06
齊魯網濱州6月14日訊 扶貧資金直接發到貧困戶手中,怕貧困戶坐吃山空;村里想上致富項目,零散的扶貧資金又不夠。惠民縣創新扶貧途徑,通過整合全縣扶貧資金、涉農資金,與企業合作建設食用菌扶貧產業園,政府兜底每年拿出扶貧資金額度的8%作為收益分給貧困戶,同時又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創新探索出了“5333”精準扶貧模式。
6月13日,“砥礪奮進70年 高質量發展看惠民”主流媒體惠民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位于惠民縣胡集鎮陳集村的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扶貧示范園,實地采訪該縣創新推行的“5333”精準扶貧模式。
6月中旬的魯北驕陽似火,烈日下,幾十排高標準溫室大棚像標準廠房一樣整齊排列,大棚內工人們正在打理棚內的蘑菇。眼下白靈菇、羊肚菌、秀珍菇等菌種已過季,只有香菇還在采摘期,工人們也清閑了不少,沒有了往日的緊張繁忙。
扶貧方式千千萬,哪一條最合適?惠民縣也曾犯難:扶貧資金直接發放到戶,怕農戶坐吃山空后再度返貧;村里想上個致富項目,但扶貧資金又不足。經多方考察,惠民縣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把全縣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統籌起來,依據惠民農業大縣的優勢產業布局,組建國有的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投資方,創辦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扶貧示范園,探索實施“5333”精準扶貧模式。
“5333”中的“5”指5個環節,即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資金支持、合作經營、按期分紅。第一個“3”指3種幫扶方式:既無勞動能力也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全托給市場主體管理,按期分紅;有勞動能力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勞動,實現勞動工資加按期分紅;有勞動能力、有經營能力的貧困戶自領大棚自助經營收入全歸貧困戶。第二個“3”指3個扶貧“零”特點,即貧困戶實現零距離就業、零風險經營、零投入分紅。第三個“3”指3個目標:貧困戶穩定脫貧有保障、產業興旺發展可持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礎強。
講解員王棟介紹,示范園區一期已投資4000多萬元,占地250畝,建有標準化溫室大棚146個,主要生產香菇、白靈菇、羊肚菌等十幾種食用菌,年產食用菌4000噸。二期建成后,園區占地面積將達到500畝,食用菌大棚300個,屆時將成為山東省最大的單體食用菌示范園。
記者了解到,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聘請了專業公司運營食用菌扶貧示范園,扶貧資金投入采取固定收益,負贏不負虧的形式,每年都按照投資總額的8%獲取回報,分兩次支付收益,用于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增收脫貧。按照投資總額的8%獲取回報,既保證了扶貧資金收益最大化,又能保證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相比農戶以家庭為單位管理大棚,食用菌品質、產量、營銷、品牌化運營等方面均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到了香菇采摘季,來這里打工的貧困戶最多能有200多人,每人每月差不多能掙千元左右,一年能掙近萬元。”王棟說,除了打工掙錢,流轉土地的貧困戶還有土地流轉費的收入,加上每年的收益金分紅,一個貧困戶能有三部分收入。
另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承包大棚,也可以來園區打零工。承包費一年8000元,園區提供菌棒并負責產品銷售,解決了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惠民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0951戶,共計22489人。去年全縣統籌省市縣扶貧資金以及淄博市張店區幫扶惠民資金等4384萬元,用于建設扶貧示范園。每年要拿出4384萬元的8%,也就是350多萬元發放給貧困戶。8%的收益金也不是平均分給貧困戶,會根據貧困戶實際,實行差異化分配,并有一套公開透明的辦法。收益金分配,村里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要公示,鎮、縣扶貧辦要層層審核,根據貧困戶的狀況實行動態精準管理。
惠民縣創新推行的“5333”精準扶貧模式,實現了產業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融合,成為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園和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