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杜氏《述訓》傳揚好家風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17-03-13 10:58:03

12

古濱州是著名的渤海雄邦,設立于唐朝,以瀕臨渤海而得名。濱州杜家是名播齊魯、享譽海內的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以“一代帝師”杜受田為代表的杜氏家族在明清時期科甲鼎盛、人才輩出,家族興盛。2014年,杜受田故居被山東省紀委命名為山東省廉政教育基地。

杜家子弟在明朝嘉靖年間開始走上仕途,此后為官者絡繹不絕,清咸豐年間家族達到鼎盛。明末的江西布政使杜詩、甘肅巡撫杜承式,清初的河南參政杜漺,清中期的禮部侍郎杜堮,到清朝咸豐年間咸豐皇帝的恩師、協辦大學士杜受田以及其子軍機大臣杜翰等,承前啟后將杜家推向歷史的頂峰。杜氏一門共出過12名進士,曾以“父子五翰林”遠近聞名。

在明清兩朝,杜家全族有官銜和任實職的官員共156人,正七品以上官員近百人。為官地從北部邊陲到遙遠的南疆,從渤海之濱到黃土高原,足跡幾乎遍布全國。無論是在繁華的京城,還是身在窮鄉僻壤;無論身為高官顯宦,還是卑微小吏,杜家子弟都忠勤職守,清正廉潔。面對利益和道義的沖突,杜家人牢記清白家風,堅守自己的節操,毫不為利益所動,真正做到了不違背道義以求升官晉職,不追逐利益而損壞自己和家族的名聲。杜家人所到之處,他們的事跡口碑流傳,載入史冊。

數代杜家為官史,一部清正廉潔篇。杜家為什么能夠跨越明清兩朝代出才人,滿門清官?為什么從這座宅院走出的杜家子弟,無不清正廉潔,公正無私?拉開歷史帷幕,透過杜家子弟的廉政事跡,我們就會看到杜家子弟非同一般的地方。他們志存高遠,不貪圖榮華富貴,做官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現政治抱負;他們志趣不凡,獨拔于時俗之外,家族教子弟讀書明理,秉承著“官可不做,書不可不讀”的祖訓;他們嚴于律己,能擺正利與義的關系;他們以節儉培養道德,面對物質的誘惑,毫不動心,無欲無求。這一切都來源于杜家世代相傳的清白家風。

杜氏《述訓》是杜家流傳下來的完整的家訓著作,共48則,是杜家十四世孫杜堮在整理父親杜彤光家訓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杜堮自幼接受著“一尊于儒”的系統教育,深受杜氏家族“耕讀傳家”良好家風和嚴謹學風的熏陶。他總結杜家幾代人所積累的家族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寫出的這部家教著作,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內容詳盡,哲理深邃。

杜氏《述訓》從修身之道、齊家之道、處世之道和勉學之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修身之道:杜家充分認識到修養身心、提高個人品德的重要性,把修身放到家族教育最重要的地位。把修身和齊家、教子密切聯系在一起,認為“修身之道,即教子也”,“教子之方,即齊家也”(《述訓》第九則)。他們認為“教子以身不以言”,身教的作用遠遠重于言教。家長的行為對子孫的影響,是從他們幼小時開始的,潛移默化的,因此強調長輩要加強對自我修身的要求,以身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影響子孫。如有“不美之行”,念及后代,應“翻然改悔,遷善改過”(《述訓》第五則)。為著子孫將來能夠成人成才,為著家族的興盛,子孫的修身工程和學習一樣,也是從小抓起的。即《述訓》強調的“教子嬰孩”。這和民間“樹大自直”的說法迥異,顯示出杜家長遠的眼光。在家族教育實踐中,他們認識到,好的習慣要盡早培養。同時,對不良行為不能姑息,壞的念頭要消滅在萌芽狀態,防微杜漸。人生在世,不免有私心。有了私心,就不能明白事理;一定要克服私心,徹底清除雜念,才能光明正大。據《述訓》第三則記述:小孩子在玩耍時,如果指著某物說:“這是我的。”杜彤光就會憤怒地指責他。這是要將他的私心雜念消除在萌芽之中。在《述訓》第二十則中強調:“第一下手功夫是克己。”由此可看出杜家人在教子上用意深遠。

他們認為人的道德修養是后天形成的,成為“君子”或是“小人”,取決于后天是否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并且認識到教育對提高人的修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讀書學習又是提高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

齊家之道:杜家人善于從一些大家族的衰敗中總結教訓,引以為戒。他們注意到一些家族,創業的一代往往處在艱難困苦中,能夠修德立行,使家族興盛。而他們的后代子孫卻不能延續這種興盛,不能保家,甚至不能保身。從而總結出這些家族的教訓之一是:子弟不能很好地繼承良好的家教傳統,從而不能保持家族的興盛。教訓之二是:后代不能保持祖宗的創業精神,“困約易而安逸,精勤易而昏惰,戒謹恐懼易而侈泰放逸”(《述訓》第三十五則)。因此,提出對待子弟要“勵之以艱難樹立之義”(《杜文端公自訂年譜》)。教訓之三是:做長輩的不從長遠處替子孫打算,他們或只顧自己“朝歌夜弦,酣酒縱博”,不關心子弟的教育;或對子弟一味溺愛,致使他們荒廢了學業。杜家以這些家族失敗的教訓告誡子孫,只有自己勤學,掌握本領,將來才能自立于社會。在他們看來,把清白的家風傳給子孫,遠比把爵位、財產傳給子孫要重要得多。

杜家持家肅嚴,家風整飭縝密,在濱州有口皆碑。杜家是怎樣理好家政的呢?《述訓》三十六則講到了杜家的齊家之道:“身為家長,宜率先子弟,各執其業,修孝弟(悌)忠信之行。一門之內,奉令唯謹,燕居溫恭,朝夕毋傲、毋怠。婢仆端肅靜聽,執役有過,恕之;教之不聽,遣之;寒暑體之;勞逸均之。此謂教家有法。藹然而和,秩然而序;毋迫急、毋惰弛;內外整齊,上下協穆,此謂不嚴而治。”他們認為:管理好家政,首先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子孫作出表率。子孫應謹遵家長的命令,勤謹執業。全家人都要約束自己,人人修德立行,勤于職守。全家井然有序,內外整齊,上下和睦,這就是家族興盛的吉祥之兆。

處世之道:在杜家的教育思想中,處世和修身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總是扶危濟貧,從不恃強凌弱,能保持獨立的人格。杜漺重修《杜氏世譜•序》:“勿以族大人眾為可恃,而以憑藉驕溢為可虞。各修爾身,各務其業。父以之教其子,兄以之勉其弟。讀書興行以安吾素。”杜漺作為一個朝廷命官能對族人提出如此的告誡,難能可貴!在杜漺身后,他的子孫很好地遵循了“勿以族大人眾為可恃”的祖訓。杜家人總是扶危濟貧,從不恃強凌弱。當年濱城南街杜家擴建,購買地皮時,雖然價格公道,但有一戶姓剛的鄉民不愿意搬遷。盡管杜家人很想建成一個方方正正的大院,但并沒有依仗家族的勢力逼迫剛家遷走,還解釋說剛家是杜家的鋼柱子,一定要留下,鋼家小院保留至今。杜受田墓園,原有一座牌坊,有一年牌坊上一邊的龍須被一個頑童扔磚頭打掉了。這件事當時就驚動了地方官,要嚴加處理。后經杜家的族長出面說情,象征性地從輕處理,只讓頑童家繞著墓園栽了兩圈松樹。作為一個顯宦之家,能夠做到這樣,難能可貴!

勉學之道:杜家總是以書香門第自居,以耕讀傳家,杜家人不謀財,不謀官;而總是把延續家族興盛的希望寄托在子弟的勤奮讀書上。他們認為“官可不做,書不可不讀”。他們極其鄙薄那些不思進取,胸無點墨的人。“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學而求仕,猶無基而造堂室也,……基不堅不厚,尚且有傾覆之患,況無之也。”(《述訓》第二十三則)杜家人“謀道不謀食”(孔子語)。在他們看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真正從讀書明理,通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天賦資質,教育提高人的素質,造就人才的角度來看待讀書的。“子孫雖愚,《詩》、《書》不可不讀。”(《述訓》第七則)因此杜家的教育并不僅僅針對那些有希望在將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而是顧及到各個層次的子弟,在《述訓》第八則中,特別提到對那些“不中不才”者,父兄尤其要耐心教育他們。

杜家有關學習的理論極為精深,在《述訓》中,從為學的目的、方法,具體到讀書方法、作文的方法等,都闡述得極為系統、詳盡。他們教育子孫為學要做到安貧樂賤;要認識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為學還要樹立遠大的志向,以堅韌不拔的努力去實現目標。他們諄諄告誡子孫要惜時,別虛度光陰。認為做學問要雜采眾家之說;讀書要做到融會貫通,還要善于舉一反三;學習要把書本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述訓》最后提出,要想實現最終目標,真正成為君子,功施于家國人民,首先要堅持不懈奮力向上。不上則下,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只有小心謹慎、勤勤懇懇,遠離名利,勇往直前。其次,一定要經得起各種不良環境的考驗。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艱辛的努力。再者,一定要永葆朝氣。朝氣使人精神振奮、追求上進,只要永葆朝氣,就會迎難而上、不屈不撓,不達目標絕不罷休。“天時有進退,家運有盛衰”,《述訓》要求后人無論到了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耕讀傳家的良好家風,都要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名讀書明理、德才兼備的有用之人。

“天時有進退,家運有盛衰”,杜氏家族“所望賢能子孫,毋迷其途,毋絕其源,若涉大川,守正持堅,以達彼岸”。 做一名讀書明理、德才兼備的有用之人,功施于家國,澤被后世。(通訊員 馮美榮 王昕 王延芳)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藝海問津”七人中國畫展順利開展

“藝海問津”七人中國畫展順利開展

春光勃發,藝苑煥彩,由東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濱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濱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美術家協...[詳細]
齊魯網 2017-03-13
趙金霞:秉承“三利”理念 “小包子”成就大事業

趙金霞:秉承“三利”理念 “小包子”成就大事業

二十年的時間,濱州三利快餐從一個小小的包子鋪,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發展成為今天一個擁有200多家連鎖店,日接待顧客十萬多人次的大型快...[詳細]
齊魯網 2017-03-06
濱州市書協組織重點作者作品點評會

濱州市書協組織重點作者作品點評會

3月4日,濱州市書法家協會組織了“丁酉新春重點作者作品點評會”,各縣區重點作者30余人參加了這次作品點評活動,大家歡聚一堂,暢所欲言,...[詳細]
齊魯網 2017-03-04
倒春寒下的溫情

倒春寒下的溫情

2月21日晚,博城迎來了預料之中的大雪,經過一夜的汽車碾軋和雨水融化,原本軟軟的雪變成了一層厚厚的冰,這給人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詳細]
齊魯網 2017-02-22
圖說濱州五年巨變(二)——工業強市

圖說濱州五年巨變(二)——工業強市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現代化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進程,是以工業化為核心引起的全面變革。抓好工業化,就抓住了...[詳細]
濱州日報 2017-02-20
圖說濱州五年巨變(一)——理念引領

圖說濱州五年巨變(一)——理念引領

目標是一面旗幟,加快發展首先要有宏偉的目標指引;理論是發展的先導,建設現代濱州首先要有先進的理念引領。市八次黨代會以來,市委以俯瞰...[詳細]
濱州日報 2017-02-20

濱州:寒夜主動伸援手助車輛拋錨司機重上路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幫忙,這么冷的天,大晚上的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曲師傅感激地說。[詳細]
濱州日報 2017-02-16
王桂梅:牽手未來 傳遞愛心

王桂梅:牽手未來 傳遞愛心

今年61歲的王桂梅是博興縣一家企業的退休職工,雖說退休金不多,但她卻連續多年資助多名孩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詳細]
齊魯網 2017-02-13
博興紅十字愛心中轉站:匯聚愛心 精準幫扶

博興紅十字愛心中轉站:匯聚愛心 精準幫扶

去年10月份,博興縣紅十字會在一小區內成立了紅十字愛心中轉站。市民可以將家中閑置的衣物、書籍、家具捐助到這里,有需要的人則可以在中轉...[詳細]
齊魯網 2017-02-13

趙紫林從教56周年筆會:全國70余名學生和知名書畫家來賀

1月30日,慶祝趙紫林老師從教56周年北中美術組校友筆會在新華美術館舉行。趙紫林老師從教56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美術人才,在他從...[詳細]
濱州日報 2017-02-03
過年磕頭成習俗 傳統規矩有講究

過年磕頭成習俗 傳統規矩有講究

如今仍盛行過年磕頭習俗的要數山東了。在濱州博興,記者走訪了一些農村長輩,大家說最期待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晚輩孩子們的這個“頭”,這...[詳細]
齊魯網 2017-02-03
春節回不了家——34位滯留在救助站的人

春節回不了家——34位滯留在救助站的人

齊魯網濱州1月20日訊 快過年了,團圓是每個家庭的愿望,回家是許多人的期待,而一些人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流浪街頭,他們的背后,有多少家人牽...[詳細]
齊魯網 2017-01-20

濱州航天人:做夢也沒想到能成火箭系統操作手

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必須是要經過艱辛的訓練和磨難,對此,仝連城印象深刻。“新兵連的紀律是十分嚴格的,我們這些在家相對自由散漫...[詳細]
魯北晚報 2017-01-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