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0日訊 9月2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質——亮進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專場。邀請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書記鄭同忠,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慶亮,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成員、市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勝林,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新貝,共同介紹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今年以來提升民生品質工作成效和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鄭同忠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和“1+1188”發展格局,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突出“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工作主線,守正創新,真抓實干,12項民生實事、重點工作全部“雙過半”,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15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84億元,分別增長10%和11.9%。
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藍色引擎提檔加速。海洋管理創新突破。經過不懈爭取,省級考核指標最終調整,全力沖刺滿分目標。海洋牧場立法、海洋科技創新2項工作獲省領導批示肯定。華能85萬千瓦光伏用海獲批,成為全國首例海域立體確權項目。做大涉海經濟體量。完成五經普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試點,截至目前,初篩涉海規上企業1053家,企業數量同比去年上漲70%。牽頭開展海洋經濟產業鏈招商,洽談推進合作項目10個,目前認定13.25億元。加快85個重點涉海項目建設,上半年完成投資246.4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1.18%。海洋產業創新發展。生物醫藥實現突破,悅翔DHA藻油軟膠囊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許可,成為全市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生物保健品。海水淡化漸成規模,魯北5萬噸投產運營、10萬噸年底竣工,北海20萬噸開工建設,無棣新海5萬噸簽約落地,全部達效后年產淡水1.5億噸,全國領先。
激發漁業發展新動能,海上糧倉穩步推進。實施水產種業振興行動。成功獲批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對蝦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爭取一期補助資金4000萬。自主培育的第4個對蝦新品種“廣泰2號”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探索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指導6個國家級、1個省級骨干基地開展生態健康養殖,召開了全省蝦蟹、刺參技術體系工作會議,組織2期國家貝類產業交流研討,篩選7處“三新”基地,試驗面積24萬畝。發展水產加工和冷鏈物流業。新增設施化養殖面積13萬平,完成5000畝池塘標準化改造。馮家鎮冷鏈物流項目建成2座水產品加工車間,自動投餌無人船智能系統進入測試階段。擴大濱州漁業品牌影響力。舉辦第三屆水產博覽會,全國200多家企業來濱參展,展品種類、嘉賓級別創歷史新高。博興喬莊鎮成功爭創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陽信對蝦成功入選2024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博興對蝦、沾化對蝦入選第一批中國農產品品牌索引名錄,是我省入選農產品中僅有的兩個水產品牌。香港、重慶、河南等地客商來濱考察,濱州漁業知名度不斷攀升。
構建碧海安瀾新格局,人海和諧惠澤民生。規范海域使用管理。加快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全市“未批已填”歷史遺留問題通過自然資源部備案,93個圖斑成功調出75個,濱州港海港港區西防波堤工程3個用海項目獲市政府批復,2個項目已取得不動產證書,圓滿解決困擾濱州港十余年用海難題。完成沾化一級漁港評審,獲批2000萬補助資金。配合省海洋局做好海洋督查工作,3年督查反饋問題29項,完成銷號18項、整改5項。加強漁業執法監管。深化執法機構改革,召開全省黃河禁漁啟動儀式,為濱州市首次舉辦執法類全省現場會。上半年,檢查漁船160余艘次,整改隱患25處,沒收涉漁“三無”船舶3艘,無漁船涉外事件和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切實做好民生實事。創新開展6期“海韻漁豐 品質濱州”科創沙龍,收集企業夢想29個,辦結14個。連續4年爭取毛蝦、海蜇專項捕撈,今年全市210艘船持證出海捕撈,捕獲毛蝦974.23噸、海蜇4673.39噸,共計產值4082.3萬元,為漁民免費配發滅火球和救生雨褲共計4000套。實施漁業科技“四進”行動,開展下鄉技術服務指導95場次,線上+線下科技培訓8次,培訓從事漁業人員722人,完成水產疫病監測270批次。
下一步,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將奮勇向前,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用拼搏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為品質濱州建設貢獻海洋漁業藍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