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2-12-30 09:56:12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2023年,我們確定了12類158件民生實事,一件接一件、一年接一年,接續把‘群眾所盼’變成‘政府所干’,傾盡我們‘百倍努力’、贏得群眾‘十分滿意’!”在12月28日召開的濱州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濱州市民作出了新一年的民生承諾。2023年,這個“含金量”十足的“民生禮包”將不斷向市民發放,讓濱州這座城市更加幸福。
不僅是民生實事,政府工作報告還在工業提振、科創引領、擴大需求、改革開放、基建提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對新一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2023年,我市將圍繞市委“1+838”工作格局,錨定品質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實擔當之行,全力提升“八大品質”,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努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濱州樣板”,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濱州篇章”。
那么,圍繞這一總體要求,我市將實現哪些具體目標?讓我們一起細數濱州2023年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工業提振
1、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
堅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濱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持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
2、打造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支持無棣、沾化、惠民、北海四個光伏風電產業園加快建設,開工20個新能源項目,打造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3、梯次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
梯次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爭創“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等企業100家以上。
4、培育千億級鋰電池產業基地
推進魯北萬潤、瑞陽科技等項目竣工投產,培育千億級鋰電池產業基地。
5、打造數字強市
統籌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推動200家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培育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家以上。支持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陽信電子信息產業園等擴容提質,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三年翻番。
6、突破縣域經濟
堅持“特色突出、多點支撐、錯位發展、協同聯動”,明確縣域產業主攻方向,實現北部臨港產業拓展、中部傳統產業升級、南部優勢產業引領。
關鍵詞:科創引領
7、新增省級以上高能級科創平臺10家以上
放大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雙核”驅動效應,強化科研平臺建設,新增省級以上高能級科創平臺10家以上。
8、引進培育科技領軍人才180名、大學生1.5萬名以上
創新建立“三進四融五爭先”人才工作體系,辦好“濱州人才節”,引進培育科技領軍人才180名、大學生1.5萬名以上。
9、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600家
完善科技型企業五級梯度培育體系,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600家。
10、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通道
完善全鏈條扶持政策,做實省級開放式大學科技園,發揮科技支行作用,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通道。
關鍵詞:擴大需求
11、滾動實施“四個一批”項目1000個以上
堅持“項目為王、落地為上”,加快推動66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滾動實施“四個一批”項目1000個以上。
12、推進質量強市建設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鼓勵香馳、愉悅等各類企業豐富產品供給,創造更多“濱州名品”。
13、培育高端商業綜合體和核心商業區
培育高端商業綜合體和核心商業區,發展活躍市集經濟和夜經濟,讓濱州大地更具“煙火氣”。
14、實現網絡零售額倍增
加快培育“互聯網+”消費新模式,實現網絡零售額倍增。
關鍵詞:破零增效
15、簽約立項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不少于60個
用真心、下真功大抓招商,采取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簽約立項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不少于60個,實現招引成效量質齊升。
16、打造對外開放強市
政府與企業一道走出去拓市場、搶訂單,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舉辦“中國(濱州)—東盟中小企業合作對接洽談會”,新培育外貿實績企業170家以上,加快打造對外開放強市。
17、完成3家企業掛牌上市
設立“信保基金”,完成3家企業掛牌上市。
18、盤活“五未”土地7000畝以上
盤活“五未”土地7000畝以上,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省級以上開發區“標準地”供應全覆蓋。
19、毫不含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常態化開展“政企同心·親清茶事”活動,毫不含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撲下身子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以真金白銀、真誠服務助力企業輕裝上陣、破浪前行。
關鍵詞:基建提升
20、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加快津濰高鐵、濟濱高鐵、慶章高速、高商高速建設。
21、實施跨黃河“五橋同建”
實施跨黃河“五橋同建”,力爭濱州黃河大橋竣工通車。
22、打造省會經濟圈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加快提升濱州港能級,開工建設5萬噸級航道工程,正式運營4個新泊位,謀劃建設疏港高速,打造省會經濟圈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23、落實“四水四定”
落實“四水四定”,做好“五水并舉”,積極推進黃河水資源超載區治理,推進“以河代庫”,實施河道治理、水庫增容、中水回用、防洪減災等68項重點水務工程。
24、搶占發展新賽道
充電樁保有量突破3000個,5G基站達1.1萬個以上,建設京東研發測試大數據中心、濱州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搶占發展新賽道。
關鍵詞:城市更新
25、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堅持“七城同創”,申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養示范城市,打造全國體育公園城市,通過國家衛生城、全國雙擁模范城復審評估,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26、爭創國家海綿城市示范試點
實施主城區雨污管網清淤改造等6項工程,實現徒駭河引水入城,爭創國家海綿城市示范試點。
關鍵詞:鄉村振興
27、糧食產量穩定在370萬噸以上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新建高標準農田25萬畝,作物良種繁育基地突破10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370萬噸以上。
28、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建設“海上糧倉”,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29、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實施預制菜產業培育工程,支持中裕、億利源等龍頭企業發展,做強小麥、大豆、肉牛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縣域全覆蓋,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關鍵詞:生態濱州
30、探索“雙碳”戰略濱州路徑
嚴控“兩高”項目,加快培育一批綠色制造示范標桿企業,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完成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任務,有序擴大國家碳交易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努力探索“雙碳”戰略濱州路徑。
31、加快建設“無廢城市”
強化臭氧、細顆粒物協同治理,做好“兩清零、一提標”,建設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美麗海灣。加快建設“無廢城市”,強化源頭管控,努力讓水更清、天更藍、土更凈。
32、建成開放濱州植物館
推動黃河植物園建設,建成開放濱州植物館。
關鍵詞:民生普惠
33、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
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
34、用心辦好每一所學校
新建中小學、幼兒園9所,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加強學科基地建設,用心辦好每一所學校,努力讓孩子們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
35、爭創黃河三角洲預防診療與醫學研究中心
發揮三甲醫院帶動作用,爭創黃河三角洲預防診療與醫學研究中心,創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高地。
36、“三保”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提高職工醫保門診待遇,精準擴面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提升困難群眾兜底水平,“三保”水平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37、打造特色體育名城
組織好黃河品牌賽事,發展群眾體育,舉辦第20屆市運會,打造特色體育名城。
關鍵詞:平安護航
38、爭創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
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爭創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開展涉黑涉惡、禁毒等“七項整治”,破小案、保平安,讓群眾時刻都能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濱州全市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干,奮勇爭先走在前,全力譜寫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新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