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9日訊 把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濱州努力打造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以產業轉型需求為導向聚集創新資源,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最近,一項污水處理新技術即將在濱州產業化,技術來自外地高校,而轉化機構則是本地一家企業實驗室。濱州今年出臺新政,以財政獎補等方式,引導企業將專業化和省級以上實驗室面向社會市場化運營,讓高校的人才技術優勢與企業的平臺優勢相結合,雙方共享成果。黃三角京博化工研究院副總經理吳文雷說:“無論企業的研究院還是企業這些實驗室,它的目標性更強,而且目標就是產業化,這樣更有利于科研項目轉化?!?/p>
市場化結合幫助這家企業招攬到140多名高層次人才和多個技術轉化項目。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以企業運營為主體,市場化為核心,濱州布局“五院十校N基地”的全域創新格局,打造人才聚集、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累計培育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94家創新機構。
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說:“我們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全力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成立了全省首個實體化運行的市級科創委,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達3.49%,連續兩年保持全省第1位??梢哉f,科技創新已成為濱州跨越發展的最強跳板。”
不斷聚集的創新活力成為激發產業轉型的動力,依托政府搭建的人才平臺,做傳統線纜的濱澳公司,現在正向航空線纜領域轉型,與高校合作研發的新產品,利潤是傳統線纜的3倍多。濱澳線纜公司董事長董桂光說:“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堅持創新這個第一發展動力,只有在創新驅動下,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才能帶來新發展、新機遇?!?/p>
以產業轉型需求為導向聚集創新資源,如今,超高精細光刻膠在濱州試產成功;傳統鋁材也向仿生技術、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延伸。今年,濱州還將新儲備100個重大科研項目,推動重點優勢產業集群化創新;同時啟動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力爭三年內,高新技術企業在2021年392家的基礎上翻一番。
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說:“濱州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全會精神,堅持以‘十大創新’引領全方位創新,持續深化‘雙型’城市建設,做強科創平臺、做優科技服務、做實成果轉化,努力為科教強省、人才強省建設貢獻濱州力量?!?/p>
閃電新聞記者 魏波 王春雷 濱州臺 武學聰 趙宗 朱永貴 劉凱華 泥國棟 吳云峰 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