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11月21日,濱州市委宣傳部舉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城鄉水務工作有關情況。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潘清軍,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統亮,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棟,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道義介紹濱州城鄉水務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潘清軍介紹,濱州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65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8,屬于嚴重缺水城市,水資源短缺成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濱州市城鄉水務局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認真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不斷推動治水、管水方式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發展、事關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全市水務事業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聚力治水,強本固基保安瀾。投資353億元,清淤疏浚漳衛新河、徒駭河、小清河等河道739公里,建設辛集洼、雁洲湖等水庫24座,對徒駭河壩上閘、馬頰河孫馬村閘等30座水閘進行除險加固,對濱城區秦臺水庫、鄒平市北園水庫等16座中小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通過工程實施,全市大型河道基本治理一遍,病險水閘、水庫隱患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小清河干流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等跨市河道達到“61雨型”防洪標準,基本具備了防御流域性大洪水的能力,有效抵御了“摩羯”“溫比亞”“利奇馬”等多輪臺風襲擊,成功防御了漳衛新河兩次洪水。
多源供水,優化配置強保障。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為目標,持續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3處引黃灌區總引水能力達到466立方米/秒;全面完成南水北調一期配套工程建設,新增1.5億方長江水指標;全市56座水庫總庫容達到4.82億方,37座大中型水閘總攔蓄能力2.3億方,基本形成了“三縱兩橫、湖庫棋布、多源供水”的供水工程體系,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資源的聯合調度。
抓實飲水,改善民生增福祉。按照“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戰略,建成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22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全市農村基本實現自來水“戶戶通”,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15%,位居全省前列。
真情護水,系統治理優環境。河湖長制全面建立并見效,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3551位,設立1339個河管員公益崗,涵蓋全市544條河湖4900公里,整治河湖問題6548處,河湖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78.4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由2012年的95%上升至現在的98.13%。壓減超采地下水6468萬方,地下水水位連年上升。
精細用水,提質增效利長遠。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2021年萬元GDP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56.96%。積極推動出臺《濱州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建立居民階梯水價、非居民用水戶超定額(計劃)累進加價等10余項節水管理制度,全市7個縣(市、區)創建成全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2019年濱州市被評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從嚴管水,嚴格監管促規范。健全完善安全責任體系,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25家水務生產經營單位創建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單位,全市水務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改革興水,創新賦能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制定了涉水事務管理一體化、現代水網布局一體化、水資源配置一體化、城鄉供水一體化、水災害防治一體化、水環境提升一體化、融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等城鄉水務七個一體化體系,確定了水資源管理、再生水利用、灌區灌溉一張圖、二次供水改革、數字水利建設等五大攻堅行動,同時,積極推進規劃體系建設,為水務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站在新起點、邁入新征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將堅持“源水、用水、留水、節水、管水”五水并舉,縱深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貢獻水務力量。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