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9-09 08:42:09
嶄新的書桌、舒適的小床、處處散發著女孩氣息的獨立小屋……9月4日,在濱城區三河湖鎮中尹村王碩雯家中,記者看到一個屬于她自己的溫馨整潔房間。
王碩雯的小屋
這在以前是王碩雯做夢都想不到的一件事。2007年出生的王碩雯,就讀于濱城區三河湖實驗中學;父親患慢性腎炎長期靠藥物維持,母親務農,弟弟上小學二年級。家里的房子因父親生病已建成9年卻遲遲沒有裝修,平時王碩雯與父母弟弟同住一屋,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書桌上擺放的書和獲得的獎狀
“再也不用和大人擠在一起,也能夠專心學習了。”王碩雯告訴記者。她每天放學后就在這間小屋里學習、畫畫、寫作,書桌上擺放著她多年積攢的書,這間小屋承載了她所有的希望。
跟城里的孩子一樣,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屋,不再是堆滿雜物、光線昏暗。在濱州像王碩雯這樣實現愿望的困境兒童不止一個。據悉,“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是濱州共青團重點打造的瞄準青少年需求、服務青少年成長的品牌項目,主要針對困難家庭,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境的8至14歲兒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獨立空間,進行規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小屋建成后,配套提供愛心志愿者結對跟蹤陪伴,幫助解決成長和學習中的困難問題,促進良好習慣養成和自立能力提高。
“希望小屋”建設前后
特別是今年以來,團市委把“我為青少年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去年已經建設完成326處“希望小屋”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市民政局、市殘聯,獲取重點困境兒童群體信息數據,組建培訓了20余支調研隊伍,逐戶開展走訪,嚴選對象精準幫扶。在走訪的基礎上,團市委根據分析研判,計劃今年建設500處“希望小屋”,截至目前,已建、在建的小屋已達到612處。
“希望小屋”是純愛心公益項目,建設資金是關鍵。根據家庭情況的不同,一處小屋的建設預算在6000元—12000元之間。為破解資金難題,團市委積極運用“組織化+社會化”募捐方式,拓寬籌資渠道,擴大籌資規模。“一是組織化動員方面,充分調動體系化力量,在各縣(市、區)中小學少先隊員中廣泛開展‘紅領巾共建希望小屋’活動,通過愛心義賣等方式全面參與希望小屋共建,累計募集資金18萬余元。同時,主動對接大企業,爭取130余萬元愛心捐款。二是社會化動員方面,加大‘520’ 公益募捐宣傳推廣力度,全市組建戰隊601個,5.7萬愛心市民奉獻愛心,共募集資金88.6萬元,并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愛心聯名卡。”團市委副書記唐全說。
團市委副書記唐全
為確保小屋建設實現標準化,團市委還創新建立了“一屋一檔”制度,為每處小屋建立檔案。建設前,確定好施工單位;建設過程中由鄉鎮團委、監理方、監護人組成監督小組,全程盯靠;建成后由各縣市區團委和監理方從安全、環保、防火等方面進行驗收,形成規范檢測報告。建設中,嚴格進行工程核價,裝修費用、家具購置、監理檢測等方面采取詢價比價、集中采購、企業直供等方式,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
“‘希望小屋’不僅是一處物理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志愿者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幫助困境兒童重塑對生活的信心,點燃他們對未來的渴望。”團市委副書記唐全告訴記者,建成“希望小屋”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做好后續服務,讓孩子們實現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成長轉變,是更為重大的下半場課題。為此,團市委多方聯動凝聚合力,常態化開展“希望小屋”后續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聯合濱州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為“希望小屋”受助兒童量身打造“愛伴童行”——兒童身心健康關愛行動,目前已走進濱城區、沾化區、無棣縣、博興縣,覆蓋200余位受助兒童。針對受助兒童身心健康,提供“3+N”(即身體健康篩查、心理健康關愛、大學生志愿者結對+N項具體志愿服務)身心關愛幫扶措施,為每一位兒童建立身心健康篩查檔案。同時,根據兒童差異化需求,與社會組織合作,征集愛心家庭、愛心單位與困境兒童“一對一”結對,通過親情陪伴、學業輔導、感受城市、志愿達成等方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濱城區陽光家庭關愛服務中心主任趙樹梅
“陽光社工作為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希望小屋’志愿服務行動,目前結對幫扶的困境兒童已有20多個”。濱城區陽光家庭關愛服務中心主任趙樹梅說,她們主要從困境兒童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開展豐富的娛樂和拓展活動,在行為、生活、心理、教育、社會融入等方面,提供心理健康輔導、良好生活習慣養成、防溺水知識宣講、線上課業輔導、走進城市體驗等“一人一方案”的個性化關愛陪伴服務,實現對困境兒童的精準關愛和長效陪伴,助其健康成長、筑夢未來。
專家點評:
濱州市委黨校(濱州行政學院)管理學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宋建斌:一間希望的小屋,一個逐夢的空間。“希望小屋”的建設不僅讓困境兒童在物質上得到實惠,而且在精神層面享受到“愛伴童行”的優質服務。讓孩子把黨的關愛內化于心,這必將轉化為激勵孩子立志成才的動力,成為正能量的傳播者。“希望小屋”建設過程中,團市委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以問題為導向,運用組織化手段擔當作為,千方百計破解資金等難題,把實事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將黨的溫暖送到了孩子身邊。濱州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了實處,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