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1-29 08:44:01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月27日,在濱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濱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慶霞作了關于濱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左右
報告指出,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進出口量穩質升,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突出抓好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服務功能完善和作用發揮升級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科技創新支撐,推動產教融合發展。一是搭建高能創新平臺。加快推進“五院十校N基地”建設,突出抓好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服務功能完善和作用發揮升級,啟動二期工程及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支持魏橋國科研究院創建省級重點實驗室。擴建濱州醫學院,籌辦渤??萍即髮W、山東康養職業學院。重組農科園研究院,籌建黃海科技研究院、海洋發展研究院。二是培育創新企業集群。培育國家級產教融合型企業1家、省級10家、市級40家,培育產教融合聯盟1-2個。三是實施人才集聚工程。深化“三進”工程,推進“賦能職教名城”創建,舉辦首屆“渤海職業技能大賽”。辦好“濱州人才節”、“贏在濱州”創業大賽,建立人才貢獻度評價機制。
支持魏橋、京博、西王、濱化等領航型企業牽頭建立行業聯盟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業創新發展。一是鍛造長板。支持魏橋、京博、西王、濱化等領航型企業牽頭建立行業聯盟。開展“千項技改、千企轉型”計劃。二是補齊短板。聚焦大數據、物聯網、氫能、特種功能材料等重點領域建鏈、補鏈、強鏈,全力促進五大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三是融入雙循環。啟動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快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特色進出口監管場地、公共型海外倉。
啟動濱州港5萬噸級航道和防波擋砂堤工程,加快大高機場無人機制造、客運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精準高效投資,強力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一是構筑大載體。鐵路方面。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省內率先開工。鄒平、北海貨運鐵路專用線開通運營。港口方面。完善濱州港、黃驊港、套爾河港、小清河港“四港聯動”集疏運體系,全力推進濱州港5萬噸級油品泊位、液體散貨泊位建設,啟動5萬噸級航道和防波擋砂堤工程。航空方面。加快大高機場無人機制造、客運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航空產業園區。路網方面。全面推進濟高高速鄒平段、沾臨高速沾化至臨淄段、濱州黃河大橋、樂安黃河大橋、沾臨高速黃河大橋等建設。水利方面。新建利民水庫等20座蓄水工程,增加蓄調能力4280萬立方米,規劃建設“水億方”魯北水庫。二是建設大項目。全力推進46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實施大招商。加快推進美國空分、中德循環產業園等外資項目。
大力引進“首店經濟”,加快會展中心、吾悅廣場、帝堡廣場、愛琴海等商業綜合體建設運營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消費擴容提質,加快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在線服務、市內免稅店等新模式,組織開展“樂購在濱州”系列消費促銷活動,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大力引進“首店經濟”,加快會展中心、吾悅廣場、帝堡廣場、愛琴海等商業綜合體建設運營。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實施好魏橋創業集團省級試點。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大宗糧食集散中心及應急配送、大高航空物流中心、中合匯農電商物流園等項目。
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擦亮“濱周到”服務品牌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重點領域改革,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分類分層推進混改。建立“融投管退”資本運作新模式。推進上市掛牌企業“種子計劃”。深入推進“3511”工程,確保“白名單”“政府增信”企業貸款增長15%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無差別“一窗受理、一鏈辦理”、落實承諾容缺和并聯審批,進一步擦亮“濱周到”服務品牌。
高標準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加速“四環五海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區域協同發展,加快重大戰略實施。高標準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加快建設蒲湖文化創意產業園、黃河文化小鎮等項目,加速“四環五海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力吸引外遷項目、高端人才、優勢資金落戶。對接融入省會經濟圈,聯合開發濟濱旅游線路、黃河沿線精品游等產品。深入實施經略海洋戰略,抓好國家級新能源綜合基地和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創建,建設魯北水產品冷鏈物流交易基地。
大力提升主城區首位度,擴大人口規模,提升城市能級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農業農村優先,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80萬畝。創建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70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5萬畝,實施403萬畝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完成5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爭創國家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二是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提升主城區首位度,擴大人口規模,提升城市能級,加快高鐵、科創、康養等片區建設。推進主城區8大品質提升行動。三是全力改善生態環境。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
實現二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核酸檢測實驗室全覆蓋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焦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一是抓好疫情防控。實現二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核酸檢測實驗室全覆蓋。二是注重普惠民生。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2所、幼兒園26所。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完善“e家大救助”體系,兜底保障9.1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三是強化社會治理。創建全國、全省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3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