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7-20 10:21:07
栽下金梧桐,引得鳳凰來。
7月17日,農歷五月二十七,是讓這座城銘記的“科創時刻”“濱州時刻”——第五次“濱州企業日”,天南海北的企業家、金融家、科學家匯聚濱州,一同見證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首批入駐機構集中簽約!
渤海先研院,濱州的“牛鼻子”工程。從去年初提出戰略構想、當年9月領銜全市重大項目強勢開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僅10個月,一期工程全部主體封頂、首批機構入駐簽約,這創造了濱州速度、濱州效率。
這是個“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區域科創公共服務平臺,它既是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加快成勢的鮮明印證,也是濱州人行、濱州人能、濱州人成的有力證明,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攻堅擔當。
母親河畔,這棵“金梧桐”是怎樣生長的,入巢的鳳凰要唱什么歌?
“筑巢”:一期工程已全部封頂,全面進入裝修階段,將于今年9月底盛大啟用
盛夏濱州,草木蔥蘢。
渤海先研院一期工程,占地約24.8公頃,總建筑面積約39萬平方米,有公共服務平臺、檢驗檢測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科創研發孵化器組團A及配套設施等系列雄偉建筑。如其中綜合服務中心的建筑面積就達48755平方米,建筑層數為17層塔樓及4層裙房、2層地下室,餐廳、會議、商業服務、賓館、車庫等一應俱全。
毫無疑問,這是個龐大的工地、繁重的任務。
如果您進入工地,白天看,眼前是一處處高聳的紅色塔吊,一組組穿著橙色反光背心的工人,如一簇簇火焰;晚上看,是遍地的燈光,是火花四濺的焊接,像繁星密布的夜空。
即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這個項目也始終以破紀錄的速度在沖刺。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封頂,全面進入裝修階段,將于今年9月底啟用。
咋就這么快?
“的確,這建設速度、工程質量全國少見!起跑就是沖刺!濱州的大力度支持、全方位服務,支撐了我們項目高速、高質量推進,‘人人都是施工方’的說法很溫暖。”主承建方代表、中交三公局總承包分公司副總經理曹峰說。
實力擔當,中交三公局是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者之一,其施工足跡遍及20多個省(市)、自治區,濱州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也是他們建的,目前京雄高速相關工程也是他們在建。
“人人都是施工方”不是個簡單口號,它是一整套辦法,典型的“店小二”服務——各相關單位之間只有監督關系,無上下級管理關系,會上可以爭得面紅耳赤,散會后就要嚴格高效協作,誰也沒有資格耽誤一分鐘。
于是,“進場就開工”“起跑就是沖刺”“飽和施工法”“全員作戰”“壓茬施工”“有問題現場辦即刻辦”“人人都是施工方”等理念,都成為渤海先研院項目獨樹一幟、帶頭創新的關鍵詞。這感動著承建方,中交三公局自掏腰包100多萬元打造“智慧工地”,通過智慧工地集成平臺將項目大數據整合分析,以提質增效;建立了其第一家分公司——中交三公局濱州分公司,在開發區注冊登記,向濱州納稅,與渤海先研院一起扎根、成長……
“種樹人”就是第一只“金鳳凰”,成為渤海先研院招商的實在招牌。
“還巢”:世界首臺增減材一體化設備的核心參與者、英國博士后侯帥坦言,自己已是地道的濱州人
群樹滿翠,荷花盡放。
目前,渤海先研院已洽談各類研發、服務等機構300多家,其中有明確進駐意向的超過一半,進駐對象以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商務服務機構為主。
其中,一流團隊、高端人才云集,如海歸博士后,北京大學、東華大學的科創團隊,中關村的跨界創新聯盟,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如愉悅、濱化、華紡等本土大企業……
對本土企業來說,此前的科研可以說是單打獨斗,而渤海先研院將濱州市各行政區域、各行業系統以及市內外各類科技創新資源匯聚于此,吸引業內國內高端團隊入駐,凝聚“大科技”合力,必將成為企業的“第一動力”之源。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民說:“隨著社會需求對產品創新及技術要求的提高,企業面臨著越來越緊迫的人才、技術等‘第一動力’不足的問題。對此,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英明決策,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為解決企業第一動力不足問題帶來了甘霖,對產業結構升級注入了一池活水。華創迅采公共企業服務平臺入駐這里,將大力提升華紡自身平臺的科研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力推動濱州市紡織產業鏈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
更多的人,是奔波千里甚至跨越大海而來。
侯帥,一個英國博士后,曾加入英國國家制造技術中心。作為第一負責人,他主持過多項國際知名公司的增材制造項目,還是世界第一臺增減材一體化設備的核心參與者。2017年回國后,北京、上海、深圳等許多大城市科研院所主動聯系過他,他選擇了在南方科技大學擔任兼職教授。緊接著,山東省工研院慧眼識珠,讓他牽頭2019“十大科研項目”之一“增材制造協同創新中心”。
他為何來濱?
“前沿科技與企業應用對接,往往是點對點的尋覓、磋商,容易做無用功。而在渤海先研院這個平臺上,就變成點對面了,集中展示、密集對接,將極大地降低營銷成本、時間成本。”侯帥介紹,與客戶為鄰,一同尋找解決方案,就會逐漸成為命運共同體、生態共同體。
他說,濱州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健康發展和五大新興產業迅猛崛起深深地吸引了他。十強產業是“增材制造技術”重點對接產業,前景廣闊。這兩年的濱州人才政策又讓他深感溫暖——他在2019“贏在濱州”創業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第一名,成為“渤海英才·突出貢獻專家”,現正申報濱州市創業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今年1月,他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注冊成立了公司和研發中心,已與山大地熱研究院、國家級水動能實驗室、威飛海洋裝備等單位達成或簽訂合作意向,有的項目已進入試件和測試階段。
金鳳還巢。侯帥說:“我已融入濱州干事創業的大家庭中,已是地地道道的濱州人!”
“鳳鳴”:以最優惠的政策為引導、以最集中的資源為基礎、以全鏈條的服務,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科技供給
花開大平原,鳳鳴母親河。
“沒有后顧之憂,是企業家、科學家的共同感受。”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劍海說,科創是人才高密度的行業,而這有非常完備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有很好的信息流、資金流。
趙劍海強調,其建設模式是“1+N+3”:“1”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N”是眾多企業和研究所,“3”是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
這個“3”對準居住、教育、醫療三大剛需。據悉,這里著眼于打造國際人才生活居住環境,建設配套齊全、融合親和、高端便捷、安全便利的國際社區,建設覆蓋幼兒園到高中各階段的國際化教育機構,建設為高端人才提供國際化、一站式醫療保健服務的國際醫院。同時,這里堅持智慧社區的建設理念,提前預留了5G網絡管線和桿塔布局,為全面應用5G技術打下了基礎。建成后,它將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和有益探索,成為引領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增長點。
飽和式施工、高層次招商,接下來的關鍵就是科學化運營。該平臺將以最優惠的政策為引導、以最集中的資源為基礎、以全鏈條的服務,“走近科學家、服務企業家、聯合金融家”,做好科技事業、講好創新故事。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有展示交易、商務服務、設備共享三個中心。其中,展示交易中心將打造國際化、高水平展廳,全面展示濱州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和未來藍圖。堅持“項目、人才、平臺”一體化培育,依托入駐機構組建一批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驅動效益明顯的新型研發機構。
在政策支持上,將堅持頂層設計與政策落地相結合,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根據產業、主體、研發水平,配合制定具體細化、有針對性的入駐優惠政策,讓入駐機構吃下“定心丸”。從基礎架構、轉移通道、政策環境和支撐保障等方面系統布局,加快全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大企業研發投入財政補助、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普惠政策落實力度,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完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濱州分院運行機制,加快融入全省技術創新體系。
在服務保障上用心用情。堅持全要素開發共享、全鏈條協作融合、全周期興業體驗理念,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優質化平臺服務、便捷化轉化服務、高端化合作服務、國際化資源服務,以科研賦能傳統產業“春來發新枝”,以科創培育新興產業“新芽成繁葉”。同時,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挖掘“十強”產業比較優勢,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平臺等優勢資源對接,招引更多人才、機構來濱研發賦能、投資興業,不斷擴大濱州“朋友圈”,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科技供給。
瞧,該項目沙盤上的標語:“濱州的未來,已來;你我的未來,已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