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1-10 10:25:01
剛剛結束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擘畫了濱州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會上,鄒平市、無棣縣、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濱化集團、京博集團主要負責人分別作了大會發言。這些發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任務目標,傳遞了信心、表達了決心。
“富強濱州”建設征程上,需要匯聚各方力量。濱州日報/濱州網現將發言予以摘登,以饗讀者,呼吁全市上下圍繞七項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奮力開創富強濱州建設新局面。
鄒平市委書記皮臺田:
乘勢而上 全面攻堅
譜寫富強濱州建設鄒平新篇章
2020年,鄒平將聚焦產業變革、雙招雙引、要素保障攻堅突破,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攻堅產業變革,開辟動能轉換“新航道”。緊緊圍繞價值鏈重構產業鏈、供應鏈,推動產業由初加工向綠色高端的大跨步。一是培育再生鋁綠色板塊。圍繞建設全國最大再生鋁產業基地,與中國再生資源公司共建廢鋁回收平臺,實現綠色轉型。二是壯大鋁深加工產業集群。圍繞打造國家級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抓好高端鋁業項目建設。建設輕量化小鎮,打造國內最大全流程汽車輕量化研發制造基地和世界領先的鋁制輕量化材料研發中心。三是打造“后鋼鐵時代”綠色增長點。加快實施“一園區三基地”項目,推動稀土軸承鋼研發制造基地建設,布局大數據、文旅等項目,實現新舊動能有序替代。抓好“氫能小鎮”建設,打造“產儲運服研用”一體化產業鏈。
攻堅雙招雙引,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突出高端鋁業等領域,細化產業鏈全景圖,實施小分隊精準招商。抓好與日本圣利特、意大利伊索達、中鋁集團等40個項目對接,推動實現合作;緊抓上海輻勁威鋁輪轂等12個簽約實體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加快浙江精工光伏發電、上海奇創鋁圓片、蘇州華諾R-硫辛酸等23個落地實體項目投產。同步抓好90個“四個一批”項目建設。
攻堅資源要素,打造宜業興業“生態圈”。做優創新平臺,抓好與中科院、中德工業設計中心、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完善“中國鋁谷”大宗商品交易等板塊,全方位服務產業發展。做足改革文章,整合國有資產,擴大國投公司資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企業拿出優質資產,與央企、國企合作,活化存量,壯大總量。做活金融供給,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發揮魏橋保理供應鏈金融支持作用。做足空間支撐,實施增減掛鉤項目,盤活閑置用地。做強基礎承載,打造一流的招商環境和人才服務環境。同時,加快培養“三專”干部,提升能力、激發干勁,鍛造干事創業中堅力量。
無棣縣委書記丁鋒:
聚焦“三個突破見效”
在打造濱州北部經濟增長極上展現無棣擔當
2020年,無棣縣將具體抓好“三個突破見效”。
把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在招大引強上突破見效。把今年確定為“雙招雙引和重點項目突破年”,調整充實“5+5+5+N”招商專班,優化產業鏈招商流程,瞄準補缺環節重點招商。發揮友好商會、基金公司和金融投資服務機構的作用,對接專業機構,精準篩選引進項目。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專項支持引入全球高端產業項目。用好人才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引進培養省級以上領軍人才。
把“穩增長”作為重大責任,在項目建設上突破見效。一是盯緊項目穩增長。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的機制,舉全縣之力推進重點項目,梳理確定16個投資過億元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臺賬、一張施工圖“四個一”工作機制,一月一調度、半年一觀摩,確保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二是服務企業穩增長。抓好貫徹全市企業家大會精神“28條”措施落實,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不良貸款收購基金、企業應急轉貸基金,讓融資服務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實施支柱企業總產值三年倍增行動,助推魯北高新區打造全省高端石化基地、全國鋰電新能源基地。三是提升產業穩增長。制定家紡、涂料助劑、漁網、海洋漁業四個成長性產業提升計劃。重點突破雅克阻燃劑項目。發展海洋產業,加快海上突破。
把要素保障作為根本支撐,在優化環境上突破見效。一是強化交通保障。全力配合京滬高鐵二通道建設,用好在無棣設站的機遇,超前謀劃高鐵經濟。推進滄港鐵路魯北支線項目,為園區發展再造一條“黃金線”、“生命線”。二是強化環境保障。落實“3511”工程,盤活閑置低效用地、新建標準廠房,工業用地全部以“標準地”出讓。加大流程再造力度,行政許可高頻事項材料再精簡、承諾時間再壓縮,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是強化作風保障。抓牢從嚴治黨,歷練“三專”干部,以優良政治生態、過硬干部隊伍保障高質量發展。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佘洪烈:
突出主責主業 聚焦項目攻堅
加快建設有活力有特色高質量發展開發區
2020年,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突出主責主業,將體制機制改革煥發的生機和活力聚焦到雙招雙引和項目攻堅上來,補短板強弱項。
全力攻堅克難,狠抓項目推進。全方位服務“一城兩院”建設,積極服務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一期建成并投入運營;各工作專班繼續與企業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推進魏橋國科科技園項目建設。重點推進19個新開工項目建設;繼續推進25個續建項目建設;扎實推進23個技改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現實生產力。
突出雙招雙引,狠抓項目引進。堅持系統謀劃,高標準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發揮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個產業公司作用,將招商業績納入公司效益評定和個人績效考核。圍繞重點項目做好跟蹤洽談。依托“一城兩院”,為引進的國內外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開辟“綠色通道”,提供精準服務,使開發區人才集聚呈現幾何式增長。
強化要素保障,狠抓項目落地。發揮好新成立的三個平臺公司作用。中海城市建設運營公司重點盤活存量閑置用地,推進中小企業園建設用地“騰籠換鳥”。中海城市投資開發公司重點對接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及優質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和增信支持。中海科創發展公司重點推進清華大學樂聚人工智能中心及九次方大數據科技孵化器等項目落地,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
建設三專隊伍,狠抓項目服務。按照“三化”要求,把工作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把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上,把考核落實到具體數字上,排出進度表,列出施工圖,凝心聚力抓落實、抓執行。開展“突出主責主業,打造三專隊伍”活動,著力提升干部職工的“三專”能力,圍繞洽談、簽約、落地、投產、運營等環節,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慶霞:
擔當實干 爭先進位
答好“富強濱州”發改答卷
2020年,市發改委將著力在三個方面攻堅突破。
著力在項目建設上攻堅突破。對納入“四個一批”項目庫的915個項目進一步摸排梳理,重點抓好年內投資1000億元的850個項目,一季度在建和開工過億元項目300個,前四批66億元專項債券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確保認定省市級重點項目150個以上,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1.5億元、政府專項債券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進一步強化“1+7+7”經濟運行調度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推進機制,固化委內7個業務專班督導機制。學習泰州經驗,制定重點項目建設考核辦法。強化市級統籌,制定重大項目能耗、土地指標保障辦法,探索建立資源要素市場化交易機制。用好“三庫三圖”,安排好北京、深圳路演推介,積極跟進儒商大會、青島峰會,服務好世界高端鋁業峰會,確保引進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到位資金10億元。
著力在改革創新上攻堅突破。高質量編制完成“十四五”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規劃。確保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渤海科創城等更多“濱州元素”納入國家、省發展規劃。確保京滬高鐵二線、濟濱高鐵年內開工建設,確保大高通用航空機場年內開通短途運輸業務。瞄準“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緊盯43個十強產業省級優選項目,確保年內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竣工項目10個以上。爭創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5家以上。落實好“白名單”支持政策,發揮3億元政府風險資金池作用。抓好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國家試點,抓好單位能耗產出效益首批省級試點,確保完成1298萬噸煤炭壓減任務。
著力在“三專”能力提升上攻堅突破。制訂落實“三專”提升工作方案,著力打造善謀善作善成的發改隊伍。建立高端人才專家庫大數據平臺,開設發改講堂。建立完善上掛下派、崗位輪換等制度。選擇泰州市和濟南市發改委作為標桿單位,對標對表爭一流。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道臣:
齊心協力 承壓奮進
堅決打贏制造業強市攻堅戰
2020年,市工信局將確保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左右。
抓產業,提動能。圍繞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建設全國最大的汽車輕量化研發制造基地、世界領先的鋁制輕量化材料研發中心。發揮鋁產業獎補政策倍增效應,鋁制品一次合金率達99%以上,二次合金中高端鋁制品占比達50%以上。圍繞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基地,推進七個化工園區產業鏈重構。6月底全面完成省定11個園區村莊搬遷。圍繞打造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出臺《若干政策》。10月中下旬,聯合中紡聯舉辦世界家紡大會,打響“世界家紡濱州造”的地域品牌。出臺《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促進錯位發展。
抓項目,強后勁。編制2020年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導向計劃,實施投資34億元的京博60萬噸高性能聚丙烯樹脂等重點技改項目200個。實行“不見面審批”,技改項目備案一律實行“告知制”。全面開展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出臺5G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推廣“5G+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10個智能制造應用示范項目。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優選培育5家行業智能化改造標桿企業。3月底前完成全市5G建設專項規劃。新建5G基站1600個,年底前實現市主城區和重點應用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兩化融合持續推進,上云企業達到800家。
抓企業,固根基。1月15日成立濱州市企業家協會,組織好“濱州企業日”系列活動。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企業家榮譽制度,充實優秀企業旗幟廣場。抓好“十條意見”貫徹落實,支持企業家干事創業。個性化定制企業家培訓,全年培訓企業家3000人次。培育瞪羚企業10家、隱形冠軍10家、獨角獸培育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
抓服務,提效能。緊盯100戶重點企業和行業前20名骨干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建立調度、分析、反饋和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用足用好“宜企壹策”政策推送平臺,提高惠企政策推送的精準性、時效性、覆蓋面。班子成員聯系100個重點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問題。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鄭振亮:
強力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市交通運輸局將完成全社會交通建設投資118億元。
堅持規劃引領。著力抓好“十四五”交通運輸規劃以及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編制工作。完成《濱州港總體規劃》調整、《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評審、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沿海港口發展中長期規劃》等重大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開展運輸機場前期研究,會同發改部門積極爭取列入全國運輸機場布局規劃。濱州港20萬噸散雜貨船舶減載乘潮進港靠泊碼頭規劃納入《濱州港總體規劃》調整方案。構建起5條高鐵交叉匯聚、8條高速縱橫合圍、億噸港口海河聯運、縣鄉道路四通八達,支線機場、貨運鐵路、人優其行、貨暢其流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狠抓工程建設。鐵路方面。持續跟進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濱州段項目前期工作,做好濱州站、無棣東站和濟濱高鐵惠民站站房設計提檔升級,動車存車場設計預留,搞好高鐵片區綜合交通規劃,籌措配套資金,為年內開工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年內建成黃大鐵路濱州段、濱港鐵路二期、鄒平貨運鐵路專用線,北海專用線主體完工,胡集里則專用線開工建設。公路方面。高速公路新建118.7公里,續建60.6公里,沾臨高速、濟南至高青高速開工建設,秦濱高速埕口至沾化段建成通車,年內通車里程達到374公里。推進228國道濱州段一期工程、233國道惠民段改建工程、340國道沾化繞城段工程建設,完成5條省道大中修工程,加快推進濱州黃河大橋建設,開工建設樂安黃河公路大橋、沾臨高速黃河特大橋、228國道套兒河特大橋,啟動西外環改擴建工程,優化公路交通網絡。港航方面。推進濱州港5萬噸級航道和防波堤工程建設,2個5萬噸級泊位達到驗收條件,為濱化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做好泊位配套,提高港口通航等級和吞吐能力。加快小清河復航工程建設,6月底前先行完成航道工程,下半年統籌推進船閘、橋梁及配套工程建設。
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正:
聚力項目建設 助推轉型升級
2020年,濱化集團將全面提速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在我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搶占先機、再創佳績!
在戰略轉型方面,立足提速提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投資128億元,項目主要前期手續已經辦理完成,目前已進入密集的前期施工階段。二期工程投資350億元,建設以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為主要產品方向的新材料項目,目前已著手啟動項目規劃和前期手續辦理等準備工作。
聚集清華技術,鑄力研發平臺建設。公司與清華工研院出資成立北京水木濱華科技公司,聚焦于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產品開發應用,構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異丁烯材料產業鏈。公司成立兩年來,已取得各類專利20余項。碳三碳四項目關鍵技術-環氧丙烷聯產叔丁醇,打破了國際化工巨頭亨斯邁、利安德的技術壟斷,是國內首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O/TBA工業化技術。公司還聚焦于異丁烯下游技術開發,甲基丙烯腈等一系列新材料項目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部分新產品今年下半年將進入中試階段。
加快產業轉型,開辟氫能產業新路徑。2019年5月,濱華氫能公司國內第一套高純動力氫試驗裝置建成投產,使公司成為氫能源行業的領軍企業。
公司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加速推進各項工作:
只爭朝夕促進度。對項目目標任務再細化,劃定“路線圖”,制定“作戰書”。將原計劃2022年丙烷脫氫、丁烷異構、合成氨及部分公用配套工程中交時間提前至2021年8月,今年年底完成辦公樓及廠前區施工,2021年5月開始調試,確保2021年年底一期各裝置全部中交的總目標。
多重渠道解決融資問題。濱化股份利用資本市場發行24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已于2019年12月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批,要最大限度壓縮發行準備時限。
超前謀劃項目二期實施方案。提前開始規劃系列下游產品方案,開展市場考察和技術論證,全面啟動北海項目二期可研報告編制及前期手續辦理工作,并統籌考慮濱化集團現有裝置轉型升級工作。
山東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韻升:
聚焦動能轉換 做強實體經濟
2020年,京博控股集團將壯大科技創新和職業教育兩大引擎,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和現代金融聯融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集團,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努力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聚焦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攻堅重點項目建設。穩步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一個基地,兩個中心,兩個產業園”戰略布局,建設5000噸/年高性能改性乳化劑及配套項目、20萬噸/年高性能碳材料及配套項目、7萬噸/年溴化丁基橡膠及配套項目,推動產品結構由傳統燃料能源向高效能燃料、高端化工品、高性能材料轉型。推進“芳綸項目”,實現產品在軍工防護、航天航空領域的突破。推進“青島港至濱州(博興)內陸港”項目,促進對外貿易,加快轉型升級。
持續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厚植轉型發展優勢。充分貫徹國家科技發展規劃思想,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集團發展的第一動力,按照“到2021年,研發投入總體達到工業和農業銷售收入5%以上”的目標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創新及科研成果落地。全年新申請專利300件,新增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個,完成省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籌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按照“1+1+9”的人才資源整合模式,繼續推進1520工程建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實現全國十二大創新中心布局,持續壯大科技研發和職業教育兩大發展引擎。
做優做強職業教育品牌,筑牢高端人才支撐。推動京博產教融合集團注冊、產教聯盟設立,聯動“1520工程”院校構建“N+1+N”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實現混合所有制學院、產業學院建設的突破,申報省級以上產業實訓基地、山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實訓基地。強化高質量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供給,建機制、搭系統,打造“公開公正、評聘分離、升降有據、能功并舉”評聘環境,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科學化管理,通過人事共享、人才驅動、總量控制、人效提升,提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促進產業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