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9-05-10 11:41:05
開欄的話: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當前金融領域出現的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擔保圈問題,核心是誠信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企業環環聯保,銀行層層設防,拉高了融資成本,損傷了信用體系。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不只是古訓,更是當代市場經濟的精髓所在。正如在今年市“兩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講到“務實八策”之“誠信之策”時所言:“無信不立,必須從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入手,重新構建誠信生態,著力打造誠信濱州。”
為此,近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企業增信服務上發力,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實施“企業增信行動”,落實“3511”工程。從今日起,本報特開設《實施“3511”工程 發力企業增信服務》欄目,介紹分享我市社會各界在企業增信服務上如何發力以及所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
開設這一欄目,就是為了營造“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制度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讓濱州這塊熱土繼續引來各路英雄共同創業,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推動“富強濱州”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為促進中央和省、市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政策落地見效,提升企業融資信用水平,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增加有效投資,穩固實體經濟根基,促進經濟與金融共生共榮,更好地服務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發揮政府引導資金作用,開展“企業增信行動”,實施“3511”工程。
“3511”工程的五項重點工作是,將50家企業納入“白名單”,全額快速融資;50家企業納入“黑名單”,加快分類處置;對50家企業進行幫扶,推進無還本續貸業務;公布一批打擊逃廢債典型案件,維護保障金融經濟秩序;建設一個企業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多元化融資、增信服務。
疏通“堵點”,為“白名單”企業一路開綠燈
截至3月末,全市貸款余額2724.56億元,增長3.29%,列全省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1個百分點。造成當前有效投資載體相對缺乏的原因,除了新項目、好項目少等因素外,部分項目手續不全外,銀行資金難以落地也是一大因素,成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堵點”。
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其中,《通知》指出構建支撐有力的要素保障體系。設立企業征信“白名單”。制定“白名單”企業的標準和條件、認定程序和金融支持措施,對依法納稅、誠信經營的企業,納入企業征信“白名單”,對名單內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在政府融資擔保、審批服務、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同時,我市通過政府信用為企業背書,構建市縣兩級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將建立政銀擔風險共擔機制,促進市縣兩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更好服務民營企業。積極爭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接省融資擔保集團,設立市級直擔公司,強化再擔保公司功能,加強縣級直擔公司建設,建立市縣財政資本金補充和風險補償機制,切實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
補齊“短板”, 對幫扶企業扶上馬送一程,建設多元金融服務平臺
當前,我市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風險補償體系、金融服務創新等金融服務體系較先進市地都有很大差距,對提振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信心支持不夠有力,成為“富強濱州”建設的金融短板。
《關于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通知提出,增強金融服務能力。(1)整合“線上”系統和“線下”資源,設立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搭建為企業融資服務的金融超市,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2)拓寬融資渠道,促進企業依托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知識產權等進行融資。實施續貸企業名單制管理,提升無還本續貸“申貸獲得率”,2019年完成無還本續貸業務150億元。推廣“銀稅、銀關、銀保”業務,2019年完成50億元。(3)完善地方金融穩定資金使用辦法,為企業做好過橋續貸服務。建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4)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修訂推動企業上市掛牌的扶持政策,完善保護機制,增強企業直接融資能力。
尤其是在提升無還本續貸“申貸獲得率”方面,對暫時困難企業的專項幫扶支持將涉及授信額度、授信條件、貸款利率等方面。企業獲得幫扶的條件為符合當前產業政策,手續齊全、生產經營基本正常、主營業務突出、盈利情況良好、對外投資適度、現金流比較穩定、信用相對良好,債權債務清晰并承諾信貸資金用于生產經營,同意銀行監管資金流向的企業。
目前,市發展改革委正在牽頭制定“白名單”制度文件;企業幫扶工作已制訂推進方案,并著手通過縣區推薦幫扶企業名單,近期篩選確定后,將逐步落實幫扶措施;企業融資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有關部門在前期到江蘇泰州、河南焦作學習的基礎上,已制訂了初步建設方案。
解決“痛點”,讓“黑名單”企業寸步難行
區域信用環境是影響信貸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市委政法委牽頭全面推進全市“黑名單”企業專項處置工作,打擊逃廢債消除潛在金融風險,解決金融生態環境的“痛點”。
市委政法委聯合相關部門明確,5月15日前,由責任部門梳理出“三個一百家”企業,即: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淘汰產能等缺乏市場競爭力、發展潛力不足的100家企業,不良貸款金額較大、牽涉擔保企業眾多、未來收入預期較低、缺乏貸款償還能力的100家企業,符合破產、重組、清算、終結本次執行等法律程序的100家企業。在300家企業中,將梳理出符合導入法律程序處置的企業,作為列入“黑名單”企業的備選,然后逐一摸清企業基本情況、所處程序環節、不良貸款總量等基礎數據,逐案逐企研究分析,做到一企一策、一案一策。6月底前,“黑名單”企業全部進入司法程序,10月底前 “黑名單”企業涉及的不良貸款得到有效處置。
在打擊逃廢銀行債務方面,全市政法機關聯合金融機構依法依規、聯動推進企業償還工作。公安機關是打擊逃廢銀行債務違法犯罪行為的主抓部門。連日來,我市各縣區(市)公安機關陸續約談280多名不良貸款企業負責人及個人,掀起了新一輪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動高潮。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對拒不落實前期還款計劃、處置措施,涉案金額大、主觀惡意程度高、影響惡劣的堅決依法打擊,追究刑事責任,追繳涉案資產,堅決維護我市金融生態環境。
“企業增信行動”初見成效
近日,記者從市“企業增信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了解到,“企業增信行動”初見成效。為促進各級金融政策盡快落地見效,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制訂了《關于實施“企業增信行動”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1項具體措施,并繪制了推進施工圖。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審議通過了《濱州市地方金融穩定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據濱州銀保監分局統計,截至3月末,全市共有18家銀行機構開展無還本續貸業務,累計為800戶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1270筆,金額110.28億元。 我市實施銀企對接增信計劃,成功舉辦全市重點企業金融服務精準對接活動,27家企業32個項目達成融資意向123.27億元。
央行資金助力工程快速推進。一季度,人民銀行濱州市中心支行開辟央行資金“綠色通道”,優化簡化審批發放,開通“央行資金業務直通車”,開展再貼現“重點支持票據直通車”“綠色票據直通車”業務,對借款機構辦理的單戶單次簽票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票據和單戶單次簽票金額3000萬元及以下的民營企業票據全額給予再貼現支持。全市發放再貼現10.99億元。
“銀稅互動”實現貸款43筆1856萬元。市稅務局已逐一聯系全市19家銀行,建行、中行、農行稅銀互動貸款產品已開發,正在測試中。“銀關保”業務加快推廣。3月28日,濱州海關召開稅政調研及匯總征稅政策宣講會,向38家企業集中宣講了海關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服務舉措。截至3月末,濱州海關完成通關擔保2.3億元。
此外,省科技廳、市科技局還分別與省農行、齊魯銀行、興業銀行濟南分行、省中行4家銀行簽署了三方《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業務合作協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