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0-22 21:20:10
齊魯網10月22日訊 實現分級診療,是十三五醫改的目標之一,而雙向轉診是落實分級診療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濱州市打破各級醫療機構的利益分割,構建醫療共同體,讓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實現分級診療。
前不久,家住濱州市無棣縣車王鎮的趙蘭英老人突發腦梗塞,住進縣人民醫院,病情穩定后,經醫院溝通,帶著治療方案轉回鄉鎮衛生院康復治療。趙蘭英女兒王金玲說:“在這里住院,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服務,而且90%報銷。”然而,這樣的方便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一年前,無棣縣基層診療量不足全縣診療量的20%,老百姓都是繞過家門口跑到大醫院看病。
濱州市無棣縣車王鎮中心醫院院長劉寶祥表示:“因為你這個技術水平和服務也跟不上,一般都是去縣以上醫院去看病,檢查費用大約得高百分之三四十。”為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無棣縣也想了不少辦法,派縣醫院專家團隊到鄉鎮衛生院進行技術幫扶。雖然鄉鎮診療量顯著提升,可是,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鄉鎮衛生院病人上轉容易,縣級醫院病人下轉難。濱州市無棣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支洪波認為:“業務收入主要是病人在這住院,我們就有一部分收入,如果把他轉下去,我們這一部分收入就沒有了,居民醫保資金,它就如同一個大蛋糕,多給他們切一份,我們就少一份。”
問題的根源還在于利益的分割,哪家醫院的病源多,收益就越大。為改變現狀,無棣縣決定推動縣級公立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縣域緊密型醫療服務共同體,市醫保部門按照“總額預付、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原則,將拔付給無棣縣的醫保基金總額包干給醫共體調配和使用。濱州市無棣縣衛計局局長袁清水認為:“ 經過多次談判,多次協商,最后醫保部門,就確定留下5%的風險金、大病保險、門診統籌,剩下的錢全部撥給我們醫共體來支配使用,結余下來他們按照有關的規定自行去分配,如果他們超了,就自行的承擔。”
實行醫保總額控制后,縣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成了“一家人”,還調動了醫院主動控費的積極性。同時,為了保障病人在雙向轉診中,獲得更科學、優質的診療服務,濱州市提出,用臨床路徑規范診療行為。無棣縣人民醫院膽囊外科主任劉東武表示:“ 過去對某種疾病的治療,不同醫院醫生之間隨意性較大,我們施行臨床路徑方案之后,建立了標準化治療模式和程序,術前準備甚至精確到了0.5天。”
一年來,無棣縣居民基層就診率提高了17%,醫保由2016年超支2000萬元,變為2017年結余1000多萬元。目前,濱州已在全市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建成縣域醫共體12個。
濱州市衛計委主任 市醫改辦主任商秀麗認為:“我覺得醫共體就是變過去的分散過日子,改為一家人過日子,調動縣域優質的醫療資源來到基層傾斜,把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叫老百姓能就近就醫,從而實現群眾受益,醫院發展和醫保結余的共贏的效果。”日前,山東出臺《關于推進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的意見》,明確2020年實現縣域內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共體,縣域內就診率達90%,全力打造縣域醫共體的“齊魯樣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