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9-07 14:09:09
地方要發展,產業要升級,科技是“內力”,科普是基礎。為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助力“六城同創”,濱州市科協立足“四服務一加強”工作定位,主動融入大局,聚焦主業勇擔當,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打造服務品牌,推動工作重心下移,著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在全市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推動科普工作健康發展,全市全民科學素質實現提檔升級。
注重實效,全面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為激發全社會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新動力,市科協堅持“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方式,及時調整、充實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分工和職責。全市各縣區也先后調整本級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制訂印發并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方案》,研究制定工作要點,建立良好的科普工作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制訂下發了“三下鄉”“科技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實施方案,實現了政府主導、上下左右聯動、全民共同參與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扎實開展。
“周末,就喜歡帶著孩子來這里逛逛。在這里不僅可以休閑聚會,孩子還可以在這認識各種蝴蝶,既親近了自然,又學到了知識,真是不錯。”周末帶孩子到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濱彩蝶園游玩的王女士如是說。像這樣的科普教育基地我市已突破百家,新一批科普教育基地表彰授牌也將在9月第三周的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上進行。科普教育基地的創建和認定有效提升了我市科普能力,促進了科普事業繁榮發展。
拓寬渠道,勠力打造科普活動品牌
依托區域科普資源,市科協以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為著力點,開展了系列科普活動,并逐步推動科普活動品牌化和常態化,加大科普作品創作,不斷積累科普活動成功做法,注重創新和提升,逐步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科普活動品牌。其中,每年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成為引領全市全民科普活動的響亮品牌,特別是活動的開展帶動了全市20多個部門組織的50多項科普活動,開放各類科普設施供公眾參觀學習,一時間形成了科學普及、科技教育全面開花的局面。濱州市科協連續四年被中國科協表彰為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
為拓展品牌內涵,市科協已連續四年聯合山東省科技報社編印《身邊的科學》系列科普叢書,2018年市科協申請書號,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將在9月全國科普日濱州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首發,免費向公眾發放。另外,在《濱州日報》開設“身邊的科學”專欄,濱州市電視臺推出“科普小劇場”節目,定期為公眾提供“科普大餐”。
除了讓傳統科普傳播手段煥發出新生機,市科協還加強信息化科普傳播手段擴大科學普及范圍,拍攝《濱州工匠》微電影,謳歌工匠文化,弘揚奉獻精神;開設“科普濱州”微信公眾號、濱州市科普網,及時向公眾推送科技新聞。全力打造科普活動和品牌效應線上線下的互動融合,實現了信息化科普傳播倍增效應。
補齊短板,扎實推進基層科普工作
扶貧先扶智,科普必先行。為實現普惠共享,推動優質科普內容的精準推送和落地,暢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市科協加強對貧困村、貧困人口的精準科技幫扶和科普教育,開展精準扶貧專家服務行動,努力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持。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先后組織17名科普專家以培訓、咨詢、示范等方式服務22個省級貧困村。他們分別按照《項目書》確立的幫扶內容,下鄉、進村、入戶開展幫扶活動,累計活動時間超過230天,順利完成了承擔的幫扶任務。今年,向上級部門推薦了9個精準扶貧專家服務行動項目,組建50余人的科普宣講團,44位扶貧專家在全市69個貧困村共41個項目開展省市扶貧專家服務行動。
數字科普扶貧工程順利推進。自2016年起,歷時三年,經過市科協的積極爭取和多方溝通,已完成了村級站點選點核查、管理人員信息統計、工程責任人員的落實工作,安裝數字科普終端1120臺。預計今年10月底,我市550個省級貧困村將實現數字科普全覆蓋,為推動科普工作重心下移,提升農村居民科學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基層科協組織建設有顯著提升。目前全市縣鄉(鎮)科協組織網絡健全,駐濱高校科協建設實現全覆蓋。市屬學會、協會、研究會26家并很好地發揮作用;出臺《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幫包責任制》,企業科協組織機構由去年的16家發展到目前的43家。
激發動力,悉心培育科技強市后備軍
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中,市科協抓住青少年教育這個科學素質工作的牛鼻子,把科普教育有機貫穿融合于學校教育,在全市開展了“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把5萬冊科普圖書免費送到學生手中,為山東北鎮中學、濱州市實驗學校、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市技術學院等送去高質量科普展板120余塊,在科技教育進課堂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與市教育局組織開展濱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濱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濱州市青少年無線電科技競賽等賽事,激發了青少年科技興趣愛好和創新實踐能力。連續7年舉辦科普報告百校行、希望行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省青少年科普專家團的專家學者到各縣區中小學、希望小學做科普報告近百場,受益青少年達10萬人次,為我市青少年汲取一生發展所需要的科技滋養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市科協依托市科技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抓住青少年喜愛體驗、互動的特點,創新科普教育互動形式,先后推出“牙齒的秘密”、“神秘消失的信”、“手套也瘋狂”、“摸福字”等20余期主題科普教育活動,通過游戲和親自參加實驗引導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升創造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截至今年8月份,濱州市科技館已接待社會公眾突破22萬人次,接待團體428個,受到了市民的廣泛贊譽和好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