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6-19 10:18:06
全市2017年度“爭一流、上水平”十佳成果、重大成果、優秀成果展示——優秀成果
濱州實施“百千”工程開啟美麗鄉村建設新征程
2017年,我市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在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上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改善為重點,啟動實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以下簡稱“百千”工程),并以此為引領開啟了濱州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征程。
在“百千”工程推進過程中,我市將其列為全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強化組織領導,將18項重點工作落實到36個責任部門和縣區,營造了真抓實干、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2017年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102個,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村1023個,覆蓋87個鄉鎮,全市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63%,居全省第三位。去年8月,時任中央農工辦主任韓俊來濱州調研時給予高度評價;同年9月,在臨沂召開的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上,濱州市作典型經驗介紹;今年4月,濱州“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得滿分。我市列入2018年“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村莊達到34個,同比增長21%。
百村示范,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圍繞“六個一”標準(一村翠綠、一塘清水、一院潔凈、一品鄉韻、一個產業、一方幸福),我市按照省級美麗鄉村最高標準(A類村)進行建設,積極開展“百村示范”工程,打造了102個彰顯文化底蘊、地方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升級版”村莊,實現了縣區有品牌、鄉鎮有樣板、村村有特色。
“縣區有品牌”,是指10個縣區均立足實際,集中打造了1-2個美麗鄉村片區品牌,運用嵌入式思維發展鄉村旅游,凸顯了各縣(區)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特色產業的優勢,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初步形成了一片區一韻味,一縣(區)一品牌。“鎮鎮有樣板”,是指每個鄉鎮(街道)均打造一個以上的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鑒性的美麗鄉村樣板,既體現了較高的建設水平,也體現了較高的管理和運行水平。“村村有特色”,是指每個示范村建設在規劃階段就要充分考慮文化內涵、傳統習俗、產業支撐等要素,建成后也較好地體現出了各村特色。
千村升級,補齊美麗鄉村“短板”
立足補齊規劃編制、基礎設施、村容整治等美麗鄉村建設的共性短板,我市積極開展了“千村提升”工作,全市美麗鄉村整體建設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是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科學編制了2017年度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按照“一村一規劃”要求,組織編制了示范村、提升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村莊規劃。二是開展“基礎設施完善年”活動。實施農村公路“三通”建設提升提優工程,基本實現農村公路“戶戶通”。開展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過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省級認定。實施農村路燈照明工程,全市村莊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100%,小巷胡同、宅間道安置路燈,滿足了照明要求。三是做好“三整一拆”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集中一段時期開展了以整治亂堆亂放、整治空心空地、整治管線立面、拆除亂搭亂建為主要內容的“三整一拆”工作。目前,全市共整治空心空地3702處、120余萬平方米。同時,充分動員農村婦女力量,開展清潔庭院行動,落實“門前三包”和“門內潔凈”責任制,推動環境衛生由村內向戶內延伸。積極引導群眾破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陋習,倡樹文明新風,做好農村移風易俗工作。
建立健全十項機制,共創美麗鄉村“大花園”
以《美麗鄉村建設規范》山東省地方標準為依據,以完善美麗鄉村建設長效機制為目的,我市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用管用、長效保障”原則,在組織領導、培訓提升、目標考核、督導觀摩、創新創優、示范引領、宣傳引導、多元投入、社會評議、互聯共享等10個方面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為確保實現美麗鄉村“大花園” 全覆蓋提供了強有力制度保障。
市縣(區)兩級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和指揮部,抽調骨干,集中辦公,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統籌協調、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市縣(區)均設立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支持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開展了觀摩評比、督導暗訪等工作;濱州電視臺、濱州日報等媒體開展了“我眼中的美麗鄉村”攝影大賽、美麗鄉村LOGO征集等活動,并開辟了專題專欄進行集中宣傳報道,營造了濃厚工作氛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