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6-04 11:24:06
全市2017年度“爭一流、上水平”十佳成果、重大成果、優秀成果展示
以醫共體建設為載體 打造分級診療新模式
去年以來,為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濱州市扎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初步探索出一條強基層、保基本的分級診療新路子。
立足實際,做好政策設計
新醫改以來,我市充分發揮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優勢,緊緊圍繞五項制度建設,扎實推進各項醫改任務落實。尤其針對推進分級診療中缺乏利益導向機制,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動力不足,基層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對癥施治,在反復考察論證基礎上,確定以醫保支付政策為杠桿,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落實的工作思路。即在每個縣區,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分別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1+N”模式的醫共體。
在醫共體實行總額預付,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醫保政策。醫共體成員在保持單位性質、功能定位、財政投入、核定編制、人員身份“五個不變”基礎上,推行人事、財務、業務、績效一體化管理,統籌醫療資源使用、技術人員調配、醫療收益分配、人員薪酬等,實現醫療機構間上下聯動,資源信息共享共用,快速提升基層能力,著力解決優質資源沉不下,基層能力接不住,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的問題。
試點先行,面上逐步推開
去年5月,我市在無棣縣先行先試,6月該縣人民醫院與8家鄉鎮衛生院、縣中醫院與3家鄉鎮衛生院組建的兩家醫共體正式掛牌運行,初步建立起較為順暢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同步在醫保支付、人事薪酬、信息化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12月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市政府在無棣縣召開了全市現場推進會,在全市全面啟動醫共體建設,今年底前實現醫共體覆蓋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統籌聯動,完善配套措施
建立優質資源下沉機制。一是建立人力資源共同體。在牽頭醫院設置不少于醫務人員總量5%的“流動送醫”崗位,把基層醫院作為內設科室管理,輪流選派醫師到基層值診帶教,并從基層定期選拔人員進修,實現人才柔性流動。對下沉醫生在基層門診、住院、手術等工作量及相應收入建立專門臺賬,列入績效工資,確保高于同等崗位工資水平。二是實現設備資源共享共用。由牽頭醫院建立醫共體信息中心,向基層延伸檢查檢驗等服務并推行結果互認,實現心電影像、檢查檢驗、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互聯互通。三是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按照“8+1+1”模式(牽頭醫院8名醫生+1個基層服務團隊+1名村醫)整合三級資源,扎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為簽約群眾落實免掛號費、優先住院、優先檢查等特殊待遇,真正讓優質資源下沉至村、延伸到戶。
建立權責一致的引導機制。建立完善醫共體一體化績效考核辦法,對醫共體牽頭醫院重點考核資源下沉、基層診療量、雙向轉診等指標,與下一年度財政投入相掛鉤,引導牽頭醫院主動履責。對牽頭醫院院長的考核與院長年薪制相掛鉤,真正將院長履職情況與醫共體發展融為一體。
建立利益分配機制。改革完善醫保支付方式,按醫共體服務人口為單元,推行總額預算、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醫共體醫保支付政策,發揮醫保激勵調節作用,倒逼醫院主動控費,推動工作重心由重治療向重健康轉變。成立醫共體會計核算中心,醫療服務收入和醫保結余資金按比例內部分配,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無棣縣試點以來,共下派醫生基層診療1.6萬人次,下轉病人5200余例,基層首診率和縣域就診率同比分別提高17和5.5個百分點,為患者節省費用近200萬元。2017年該縣醫療費用增幅僅為1%,全縣居民醫保也由2016年超支2000萬元,變為2017年結余1000多萬元,收到了群眾受益、醫院發展、醫保結余多方共贏的效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