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
2017-11-05 16:20:11
近日,走進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百畝海水稻種植基地,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壟壟金黃的珍珠,真是喜煞人。該區紅海農場總經理張海波站在地頭,望著這片黃澄澄像狗尾巴的稻子,臉上樂開了花。
“今年的試驗成果可以說是獲得了豐收,不論是產量還是耐鹽堿度以及試驗品種上,都有很大提升。”張海波興奮地說,”‘海稻86’的畝產量從2015年第一代的20斤提高到2016年第二代的200斤再提高到今年第三代的700多斤。100多種海水稻適應性種植試驗品種通過用一顆顆飽滿的籽粒,取得了這來之不易的試驗成果。“
2016年以來,該區紅海農場已經擁有了“海水稻之父”陳日勝以及山東省水稻研究所等10余家水稻科研單位的300多個海水稻品種落戶試驗。這些品種在這里進行耐鹽堿和產量提升以及環境適應等適應性種植試驗。同時,各品種進行雜交,培育新的海水稻品種。“試驗品種從2016年的300多個減少到今年的100多個,明年就只需種植幾十個。”張海波說。
在適應性種植試驗過程中,紅海農場逐漸提高灌溉水源的含鹽度,“正常的水稻灌溉用水的含鹽度是零,我們的適應性種植試驗水稻灌溉用水的含鹽度最高可達到8‰,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試驗結果。”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專家說,該區今年種植了百畝海水稻,海水灌溉從第一代適應5‰鹽度到第二代適應7‰鹽度,再到今年第三代適應8‰鹽度。
在今年的海水稻種植試驗中,有個讓專家們異常欣喜的重大收獲。在“海稻86”的適應性種植試驗田中,有一簇株高略矮、粗壯,分蘗結穗率高,籽粒飽滿的海水稻引起了張海波的注意,紅海農場專門作了標記,并向陳日勝匯報,經觀察確認為海水稻日常種植自然分離的新品種。張海波介紹,普通海水稻品種分蘗率高結穗率低。“這是一個通過自然雜交生成的新品種,這是近三年來適應種植試驗的重大收獲。”張海波說,經化驗和品嘗,該品種營養豐富,口感良好,我們計劃把它命名為“北海稻一號”。
海水稻耐鹽堿適應性種植試驗既是一個適應性過程,也是一個培育新品種的過程,通過人工干預和自然行為,各個品種進行雜交,會培育出耐鹽堿度更高,產量更高的海水稻新品種,而自然雜交生成的新品種適應性更強,推廣價值更大。(新銳大眾 記者 李劍橋 通訊員 樊福軍 張秀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