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8日訊 近年來,濱州高新區小營街道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實施“民心工程”的重要抓手,采取黨建統領、村民自治、文明實踐等舉措,有效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煥發農村精神文明新氣象,展現鄉風文明建設新作為,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新動能。
廣泛宣傳 婚俗新風“吹”萬家
“自從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我們的日子過得既體面又省心。”小后村村民王大爺的話語中洋溢著由衷的喜悅與感慨,“以前大家都愛比排場,煙酒檔次也是就高不就低,飯菜根本吃不完,太浪費了。”長此以往,村民們深感紅白事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而今,小營街道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更新完善村規民約,村民互相監督紅白事操辦的規模,一切從簡、消除攀比、文明操辦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街道以“線上+線下”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制作發布移風易俗宣傳稿件、視頻,讓群眾充分了解、積極參與到移風易俗的活動中。線下,新村(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深入轄區,入戶、入店發放倡議書,向群眾宣傳移風易俗的內容,引導群眾做“請客不收禮”的帶頭者、“節儉辦宴席”的踐行者、“婚事新辦”的推動者、“喪事簡辦”的引領者。在尊重傳統風俗的基礎上,移“歪風”,易“低俗”,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加深了居民對新型婚俗文化的認識。
典型引領 弘揚美德傳家風
“我一直很重視弘揚孝道文化,我自己對家里的老人也很愛戴,尊重孝敬他們,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讓他們安享晚年。”在“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現場,“好媳婦”人選耿女士說道。
據了解,小營街道廣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身邊好人”“美麗庭院”等典型選樹活動,目前,街道已評選1841戶“美麗庭院”,通過一系列的評選和表彰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家教家風,在街道弘揚了新時代文明之風,推動街道形成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文藝匯演 文明新風沁民心
“我們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喜歡聽戲,一聽說今天村里有戲曲演出,我早早地就來了,聽聽戲,和老伙計們拉拉呱,生活有滋有味。”大孫村的王大爺說道。
近年來,街道積極探索“移風易俗+文藝演出”的創新形式,結合“我們的節日”活動、“一年一村一場戲”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把移風易俗的內容融入小品、歌舞、戲曲等藝術形式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給群眾,推動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小行動”建構文明“大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