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9日訊 今年以來,惠民縣全方位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升監管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全縣水土保持率達到98.39%,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政府主導,健全水土保持工作機制。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方案》,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水土保持責任,建立起縣、鎮(辦)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成立惠民縣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重要問題,抓好督促落實。
強化監管,確保水土保持整改到位。嚴格督促各生產建設項目單位履行法定義務,認真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保方案編制、后續設計、監理、監測、三色評價及驗收工作。同時,嚴格按水利部、水利廳要求的時間節點,對衛星遙感圖斑嚴格落實責任,倒排工期,并加大查處和業務指導力度。截至目前,惠民縣已整改銷號水土保持遙感圖斑144個。
數字賦能,提升水土保持監管能效。建設“互聯網+”在線監管系統——惠民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系統,旨在加強與相關部門對接,整合相關數據信息,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監管,實現與相關單位和各生產建設項目監控平臺精準接入,利用電腦、手機實時查看項目進展、水土保持措施落實、監測等情況,并對未按時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未提交季報、未驗先投等生產建設項目自動短信告知,同時系統自動報警提示,從而有效提升監管成效。目前,惠民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系統正在進行框架設計,將于2024年底建設完成。
完善數據,加強水土保持智慧管理。前幾年,信息管理系統中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監理監測、日常監督檢查、自主驗收報備等數據錄入嚴重滯后。今年以來,組織專人對受理許可、方案特性、技術評審、建設情況、監督檢查與執法記錄、監測與監理、設施驗收與報備、驗收核查、補償費等方面逐一梳理,積極聯系審批部門、生產建設單位、編制單位等,完善系統資料,“全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上報)”“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兩個平臺數據日趨完善,為水土保持科學管理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