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6-04 14:36:06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打呼嚕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種睡眠現象,醫學術語叫“鼾癥”。不少市民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打呼嚕就是休息得好、睡得很香。但事實上,經常性地打呼嚕也不容小視,同樣可能是一種疾病。
日前,記者采訪到濱醫附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潘磊,由他來介紹什么樣的打呼嚕尤其需要警惕,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要警惕“睡不好、睡不著和睡不醒”,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潘磊向記者介紹,打呼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類在睡眠時,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是下降的,這容易導致上氣道肌肉松弛塌陷。尤其是一些下頜小、肥胖的患者,咽部的組織結構容易堵塞氣道,而發出鼾聲。
“如果一名患者存在日間犯困、精神比較差、頭昏、早上起來口干,并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等疾病的話,那么患者便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這便是一種病了,在醫學稱為OSA,即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潘磊說,“如果患者沒有上述這些癥狀,那可能就是單純的鼾癥。”
在潘磊治療的患者中,大致分為三類:睡不好、睡不著和睡不醒。其中,睡不好、睡不著的失眠患者,其癥狀成因可能是睡前引用咖啡或茶水,或者情緒焦慮、抑郁,會導致睡眠質量大幅下降,往往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還有部分患者“睡不醒”,在醫學上稱為“發作性睡病”。該類患者在白天看書、讀報、看電腦的時候,甚至在騎自行車的時候,都可能出現突發睡眠的情況。需要患者即時到醫院進行有效治療,防止發作性睡病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的危害。
孕婦和兒童尤其要關注睡眠質量、警惕夜間憋醒
通常而言,打呼嚕的患者容易出現夜間低氧,以及睡眠的碎片化,這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兩個主要方面。尤其是夜間低氧,會導致全身性臟器損傷,包括大腦、肝臟、腎臟等器官。
尤其對于孕婦這類特殊人群,會導致胎兒缺氧,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極其不利。這就需要孕婦一旦出現打呼嚕、睡眠呼吸暫停、晚上缺氧等情況,尤其是夜間憋醒,那么要盡早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測,早發現早治療。
有些家長反應孩子經常容易犯困、白天無精打采、學習沒有精神,導致成績下降,影響身體發育。“我們通過對這些孩子進行睡眠監測,發現存在夜間缺氧情況,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不好,容易反復憋醒。”潘磊說,所以對于學齡期的兒童,要重視孩子夜間睡眠質量,多觀察是否存在經常性打呼嚕的情況。
睡眠障礙患者可通過多導睡眠監測儀來判斷癥狀、進行有效治療
目前,對睡眠障礙患者的癥狀判斷,主要通過PSG多導睡眠監測。經過一整晚的睡眠監測,能夠發現患者是否存在低通氣、缺氧甚至睡眠呼吸暫停等情況。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叫AHI,表示睡眠中平均每小時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的次數。一般情況下,AHI指數小于5次/小時屬于正常的情況,如果指數大于5,就表示患者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潘磊說。其中,AHI指數在5-15之間為輕度,15-30之間為中度,大于30為重度。而中度以上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就需要用到無創呼吸機治療。但如果患者存在一些明確的手術指征,比如兒童患者因腺樣體肥大阻塞了氣道,那通過手術治療效果更好。
部分患者屬于混合型睡眠呼吸暫停,即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和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并存。對于這類患者,手術效果并不理想,更建議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CPAP治療,該治療模式已經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公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