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4日訊 近日,6歲的凱凱(化名)因交通事故導致腹部受傷嚴重,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救治。當時,凱凱陣發性的腹痛,嘔吐2次,并出現了腹膜炎的體征,病情危急,隨即當日22點13分被轉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PICU。PICU值班醫師秦英飛接診后詳細查體,發現凱凱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伴有發熱。立即給予抗感染、防治出血、保護臟器功能及維持內環境穩定,并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完善檢查的同時,給予鎮痛治療。腹部超聲發現:肝下緣有直徑約3cm挫裂傷,膽囊影較小,膽囊壁厚,肝周及下腹部存在腹腔積液。孩子沒有明顯失血表現,腹腔積液量卻逐漸增多。濱醫附院兒科主任李曉梅主任醫師查看后,立即安排超聲引導下腹腔穿刺,抽出黃褐色膽汁樣腹水,考慮為膽汁性腹膜炎。緊急召集兒外科、肝膽外科多學科會診,按照會診意見急行腹部增強CT檢查。肝膽外科主任張興元主任醫師緊急安排急癥腹腔鏡手術探查。
外傷后,腹腔內的情況不明確,可變因素很多,而且是一個只有16千克的體質瘦弱的孩子,這些讓手術的張興元主任醫師、尹志成醫師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手術團隊采用小兒腹腔鏡微創技術進行探查,腹腔鏡進入腹腔后,發現肝周、脾周、結腸旁溝及盆腔內約500ml黃褐色膽汁樣液體,立即給予沖洗。腹腔鏡探查見膽囊底部與肝臟被膜連接處有一長約1厘米的破裂口,膽囊黏膜外翻,內有膽汁不斷溢出,局部肝臟被膜和肝臟組織撕裂傷。繼續探查膽總管、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脾臟、胰腺等,逐一排查臟器損傷后,通過4個3-5mm的小戳孔,順利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腹腔沖洗引流術。
在PICU醫護人員精心照護下,孩子病情日漸好轉。術后第2天凱凱開始進流質飲食,術后第3天已能下地走路,術后第4天已將引流管全部拔除。醫護人員和孩子父母的臉上都慢慢展露出笑容。
5月9日,凱凱康復出院,在護士阿姨們的陪同下,自己走出了監護室,回到媽媽的懷抱。意外傷害是兒童死亡及致殘的重要原因,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入住PICU患兒交通相關損傷、中毒的發生率居于前列,且交通相關損傷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的死亡率高。外傷后的膽囊破裂發生率較低,僅占腹部外傷的2%-6%,但病情進展較快,可快速出現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
該例膽囊破裂并膽汁性腹膜炎兒童的成功救治,充分體現了濱醫附院在多學科協作診療、兒童重癥監護、腹部創傷快速救治、腹腔鏡微創技術、術后快速康復等方面的巨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