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3日訊 當前,濱州市12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陸續迎來收獲期,在無棣縣碣石山鎮5000畝鹽堿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采用4:4玉米寬窄行種植模式種植的玉米率先迎來了收獲,聯合收割機正在“大豆帶”間來回穿梭,將成熟的秋糧完成收獲。
無棣縣位于山東省最北部瀕臨渤海,全縣110萬畝耕地中,土壤鹽含量0.2%-0.4%的中輕度鹽堿地有82萬畝,占到全部耕地的75%,種植玉米、大豆的普通品種很難出效益,為響應國家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的號召,當地農業部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選種。
有了品種,當地在大面積推廣的同時,實施糧食綠色高產高效項目,拿出了360多畝不同程度的鹽堿地,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的4:3、4:4、6:4等種植布局進行了實驗種植。
由于先期經驗不足,不少種植戶陸續出現了農用機械收種難以配套,人工成本增加的種植管理難題,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在無棣縣開展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機械收種配套公關,通過調整播種機播種行距在不提高成本的情況下,探索推廣了4:4(四行大豆加四行玉米)玉米寬窄行的種植布局,將玉米帶四行的中間行行距拓寬至90到110厘米,來實現種收的機械配套,降低生產成本。
截至目前,全省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已推廣230多萬畝,下一步,山東省將在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工作中,進一步提高機械種植配套水平,通過種植資源創新、分時播種、探索玉米大豆的同種同收,為穩秋糧,增大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山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