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1日訊 9月11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亮進度——民生品質越來越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民政局專場。邀請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田洪健,濱州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三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趙榮紅,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紅,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瑞,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民政局提升民生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瑞介紹,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為。近年來,濱州市注重政策更加全面立體,措施更加精準務實,將一項項民生民政政策落實落細,回應了群眾殷切期盼。高標準夯實民生兜底保障。連續3年大幅度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困兒童等九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其中,2023年城鄉低保、特困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01元、789元、1320元、1035元,低保水平持續走在全省前列。高水平推進制度有序完善。上半年,市民政局出臺《濱州市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認定救助實施細則(試行)》等政策文件,不斷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設,織密扎牢社會救助民生保障網。印發《社會救助規范提升2023年行動計劃》,從辦事流程、動態管理、資金監管等10個方面對社會救助工作進行規范提升,實行全過程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據可查。高品質提升照護服務水平。實施分散特困人員“暖心照護”工程,為全市1.2萬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照料護理,涌現出濱城區“賽兒服務隊”、無棣縣“F享無棣”、博興縣“仙女服務”等特困照護服務品牌。實施“情暖夕陽”經濟困難老年人關愛項目,自去年5月項目實施以來,濱州市共有3217名低保失能老年人獲得居家照護服務,35名低保失能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困難群眾享受到貼心照護服務。
民生穩,民心就穩,社會就穩。濱州市民政局將推進救助領域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模式創新,全力做好兜底民生保障,不斷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新期盼。以更高質量做實民生保障。扎實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嚴格落實低保漸退、收入扣減等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完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實現生活不能自理和患有精神疾病特困人員應養盡養。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以更高質量做細救助服務。推動實施“暖心照護”提升工程,提升分散特困人員第三方照護水平,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浴等優質服務。深入推進“情暖夕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慈善助老關愛等項目。健全“政府+慈善”機制,引導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社會救助服務體系。以更高質量做好動態監測。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綜合運用“大數據”比對分析和“鐵腳板”走訪排查等多種方式,及時發現、精準識別困難群眾,分層分類實施救助幫扶。完善低保邊緣家庭、因病致貧重病人員認定政策措施,推動落實相關救助幫扶政策。發揮市、縣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作用,推動社會救助信息共享、政策銜接、機制協同。以更高質量做優救助品牌。著力打造“濱易助”社會救助品牌,按照“一縣一品牌”創建縣級社會救助服務子品牌,合力創建“主品牌+子品牌”的品牌體系,持續豐富救助品牌內涵支撐,以品牌牽引救助工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