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7日訊 7月27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產業融合 賦能鄉村振興”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無棣縣專場,邀請無棣縣委副書記杜珂,無棣縣政府副縣長郭兵,無棣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邢呈軍,山東十里香芝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維國,介紹無棣縣鄉村振興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邢呈軍介紹,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無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無棣縣土壤是典型的濱海堿土,土壤板結、耕作質量差,產能較低,糧食產量一直未實現大的突破。為真正做到藏糧于地,無棣縣向鹽堿地要高產,創新技術模式,開展攻關示范,逐步探索出一條持續提升糧食產能的新路子。
選育鹽堿品種。確立以優選耐鹽堿品種為基礎,降容重增磷為關鍵的鹽堿地改良新路徑,實現良種良法配套。針對鹽堿地特點,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由市縣鎮三級農技人員組成課題組,精心篩選適合鹽堿地耕種的品種和肥料,經反復對比實驗,篩選引進了玉米“鑫研156”、“臨麥4號”等耐鹽堿、抗逆、穩產、高產的優良品種。通過增加有機質、采用有機硅功能肥等方式,增加土壤團粒結構,破除土壤板結。
創新關鍵技術。2019年以來,在濱海鹽堿地噸糧田示范區工作推進上,無棣縣整合糧食綠色高質高效、水肥一體化等強農惠農項目,開展鹽堿地糧食產量增產集中攻關。深刻變革傳統耕作方式、耕作習慣,在全省首創“雙深雙晚”種植技術。“雙深”即:玉米深松播種、小麥適度深翻播種。“雙晚”即:玉米適度晚收、小麥適度晚播。創新種植模式,變傳統的寬幅播種為全幅立體勻播,實現了麥田提前“封壟”、減少水分蒸發的目的,起到了很好的保墑作用。把雙深雙晚和全幅立體勻播有機結合起來,在鹽堿地上進行試驗,增產效果比較明顯。2021年小麥和玉米畝產合計1199公斤,實現了玉米、小麥雙季超噸的產量目標。2022年小麥和玉米畝產合計1318.2公斤,再創鹽堿地糧食高產新記錄。
建設標準良田。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高標準農田上建設高效節水設施,改善灌溉條件,通過土地平整、深耕深翻等措施,進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態,從改地到養地,從養地到增產,真正實現了農田建設高標準,耕地質量明顯提升。2020年-2022年三年間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2023年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4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