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 省級大型融媒問政節目《問政山東》5月25號播出第148期,濱州市接受問政。
陽信是中國優良畜種魯西黃牛、渤海黑牛的主產區,年屠宰能力120多萬頭。節目反映,作為主要產區,陽信縣的牛肉、牛皮暢銷全國,但是在精深加工等延伸產業鏈方面,還存在短板。
前情回顧: 陽信肉牛產業補鏈延鏈難 企業:產業鏈配套存短板 延產業留利潤難實現
陽信牛肉好,牛皮細、密、軟,非常適合做皮鞋。陽信瑞豐集團有限公司是陽信縣最大的皮革生產企業,公司董事長楊曉雄告訴記者,本地屠宰企業屠宰的牛皮,質量很好,他們拿來加工后,其主要客戶是全國規模大、品牌響亮的鞋廠。盡管產品目前的市場占有量和認可度都不錯,但楊曉雄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卻有些憂慮。
“現在我們皮革是訂單式生產,所以有些時候受限于南方市場和一部分大國有企業,有點制約我們生產量。”楊曉雄告訴問政記者,去年企業生產了大約2000多萬平方英尺,現在企業設計產能則為3000多萬平方英尺。
“一只鞋的組成,不只是皮革,還需要像鞋底、鞋帶、鞋墊,包括五金件的生產配套,現在這些配件生產在我們縣還是一片空白。有時候光靠我們企業想把整個市場全部填充起來,很有難度。”陽信瑞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雄表示,長期以來,陽信牛皮的價格和產能都受制于下游的皮革成品制造企業。近幾年企業想延伸牛皮產業鏈,從單純的皮革原料生產向皮革成品方向發展。這樣既能利用剩余的產能,又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但由于當地沒有相關配套產業,讓這一想法無法實現。
除了皮革產業,陽信的部分牛肉食品加工企業也在積極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福安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在2020年進行轉型升級,著手研發牛肉預制菜。公司負責人楊福安介紹說,公司旗下產品品種多元化怎么去研發,正是當下企業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在這方面,找專業性的像各大院校,這種預制菜產業聯盟、協會,幫助我們再研發。”
今年4月20日,陽信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陽信縣肉牛產業情況分析。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陽信縣肉牛產業確實存在工藝簡單,附加值低;企業規模小,缺乏縱深發展等問題。
問政追蹤:政企合力齊攻難題 促進肉牛產業提檔升級
針對節目反映的陽信縣肉牛產業鏈不完善的問題,節目播出后,濱州市組成督導整改小組,趕到陽信進行督導整改。26日下午,濱州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孫廣城帶領聯合督導組趕到陽信縣,就《問政山東》節目中所反映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
“上下一條心,從市里到縣里一條心,政企同心,企業和政府部門也一條心,共同攜起手來,把我們的牛產業做到全國第一,讓人家都來向我們學習,我們也輸出我們的經驗。”督導組一行先后到反映問題的瑞豐集團和福安清真肉類有限公司進行實地督導調查,詳細詢問企業目前的生產規模、市場方向、遇到的具體困難和訴求等。隨后,督導組一行在陽信縣召開座談會,與縣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會上,濱州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孫廣城要求陽信縣相關部門,針對節目中反映的陽信肉牛產業相關問題,開展深入調研、認真整改。下一步,要按照“種養加一體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延鏈條、強集群、優生態,促進肉牛產業提檔升級。
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宋全星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陽信縣要樹牢“企業和企業家怎么舒服,我們就怎么服務”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尤其是圍繞與皮鞋生產相關配套企業,通過優惠的招商政策,引進新的項目、新的業態。另一方面積極利用當地產業優勢,與各大金融機構對接,創新開發金融信貸產品;深入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融合發展,幫助企業把專家引進來,把產業鏈補起來,全力助推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