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5日訊 3月24日,“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專場。濱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程鵬就2023年“亮目標”工作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任煒義主持發布會。
據了解,2022年濱州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超過了75億斤。截至目前,濱州糧食產量穩定在74億斤以上,人均糧食產量是全省的1.7倍,為穩經濟夯實了基礎。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方面,做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扎實推進耕地保護利用,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高標準農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2023年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7.5萬畝,探索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要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推廣高產高效技術,鼓勵開展“噸糧縣”創建,努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輔之以利,輔之以義”。要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保障機制,從價格、補貼、保險等方面,進一步保障種糧農民收益,落實耕地地力保護和最低收購價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農業保險保障作用,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調動各方面的種糧積極性。
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前提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也是農業大計,更是順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應如何發力?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程鵬表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的豐富和拓展,既要塑形,又要鑄魂。大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持續提升農村道路、供水、住房安全等基礎設施水平,年內創建100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進一步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重點加快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鄉村不僅要宜居,也要宜業。只有鄉村產業興旺起來,才能帶動資金、技術、人才更多流向農村,農村才有活力、有人氣。要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統籌用好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平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小麥、肉牛、大豆三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年內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450家以上。大力發展預制菜、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年內預制菜產業企業達到800家;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把“和”的理念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各領域,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用好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探索清單制、積分制、“信用+”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