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二字重若千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濱州牢記“國之大者”,在市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民生品質更實”,努力讓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務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實。一年來,我市錨定“一業三保七有”,織好網、兜好底、辦好事,堅持坐到群眾炕頭,聽取最真實聲音;想到群眾心頭,解決最現實問題;干到群眾點頭,贏得最滿意效果。“三院”項目全部建成投用,“12197”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康養示范城市、國家體育公園城市全力推進,成為全省唯一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奔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穩健有力。
社會事業更優:穩崗就業有力、民生保障加力、公共服務給力,民生福祉“節節升高”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2022年以來,濱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鍥而不舍增進民生福祉。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濱州穩崗就業有力,城鎮新增就業超過4萬人,城鄉公益性崗位安置2.97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濱州民生保障加力。提高居民門診慢性病等6項醫保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凈增15.7萬人,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均提高10%以上,濱州獲評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
公共服務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濱州公共服務給力。盡心盡力惠民生,2022年初承諾的197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市兒童圖書館、兒童樂園開工建設,全民健康文化中心主體封頂。總投資36.7億元的“三院”項目建成開診,全市每千人床位數全省領先,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居全省前列。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6所,高考上線率達到近三年最高。“原居安養”模式全國推廣,濱州成為全省唯一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
城市名片更靚:產城融合提效、城市更新提質、環境改善提標,城市“高顏值”成就生活“高品質”
城市品質,是一座城市品位和發展質量的綜合體現,是城市內部各要素集成發展的綜合反映。
2022年12月27日,在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指出,“品質之求”是濱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愿景、目標導向;“精明之路”是濱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措施、發展導向;“擔當之行”是濱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為行動、落實導向。
2022年以來,濱州以描繪“城市工筆畫”功夫,推動城市精準規劃、精明增長、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環境質量、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下足功夫,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建長效、爭一流,全力打造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產城融合發展的高質量城市品質,讓城市“高顏值”成就生活“高品質”。
“西榭花語、詩情畫意”成常景,“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常態,“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成常勢……現如今,濱州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品質之城。
產城融合提效。主城區100個城建項目完工投用,科創、康養、高鐵、南部、老城等五大功能片區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交易服務中心竣工投用,愛琴海、吾悅廣場等商業綜合體開業運營,帶動城市能級顯著提升。
城市更新提質。1575套棚戶區、24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部開工,28個城中村征遷全面啟動,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扎實推進。新建城市公園、口袋公園及節點32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環境改善提標。全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黃河中央生態公園初見雛形,沿黃品牌賽事體系不斷豐富。2022年全市優良天數252天,同比增加8天,重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4天。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濱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城更美。
鄉村振興更實:農業向強、農村向美、農民向富,繪就“詩與遠方”新畫卷
夢里田園,詩與遠方。
寬闊的馬路、大片的果樹、喜慶的廣場舞隊伍……是濱城區沙河街道周龍村的真實寫照。“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設果園大棚,現在果農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越來越好了,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周龍村果園大棚種植戶趙大真說。
2022年以來,濱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打造具有濱州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態化,推動鄉村生活、生產、生態深度融合,建設美麗富強鄉村,以寫意“鄉村水墨畫”功夫,推動鄉村宜居宜業宜游,讓人民群眾在“記住鄉愁”中感受“詩和遠方”。
讓人們感受最直接的,是農村生活的變化。很多村莊變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是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建設鄉村。
濱州鄉村振興擘畫新圖景,闊步邁向“美富強”。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沾化冬棗、中裕谷朊粉等17個產品入選第一批“好品山東”品牌。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完成1092個村供水管網、12.8萬戶清潔取暖改造,新改建農村公路710公里,鄉村面貌明顯改善。
農業向強。夏糧生產實現十七年連豐,小麥高低畦技術入選全省農業主推技術,全市自主知識產權對蝦品種占全國比重達到1/4,中裕食品品牌價值位居全國食品加工制造業前十強、全省首位。前三季度,一產增加值增長5.8%,列全省第1位。
農村向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改造農村危房677戶。新開工建設美麗鄉村示范片區14個、省級美麗鄉村37個、清潔提升村1000個。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2.88萬戶,超額完成省定任務。
農民向富。統籌提高群眾的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2022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21年的2.02縮小到1.89。
人文生態更美:厚植文化自信、凸顯文明高度、打造文旅品牌,“智者智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文化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未來的理想家園。
2022年以來,我市聚焦打造“有魂文化”,開展“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相互交融,成為濱州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強大力量,“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1月25日,濱州市首屆市民文化節開幕式暨2022年歡樂濱州迎春文化薈啟動儀式舉辦。文化節涵蓋演出、培訓、閱讀、欣賞、賽事、講座、展覽等9大類1000余場活動,成為真正意義的“市民節日”。
6月2日,長篇紀實文學《渤海魂》在濱州出版首發。《渤海魂》全景式再現了渤海革命老區和濱州人民的英雄風貌,是反映渤海區歷史、賡續紅色血脈的大書。
9月12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濱州)孫子文化論壇在惠民縣隆重開幕。集聚兩岸智慧,弘揚孫子文化。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及青年學生代表線上線下齊相聚,同臺交流,共襄盛典。
……
2022年,濱州的文化自信更堅定、文化含量更充盈、文化味道更獨特。
市兒童圖書館開工建設,全力打造“書香濱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涌現出一大批“山東好人”“濱州好人”“最美人物”,向上向好、尚善尚美的良好風尚蔚然成風。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一體推進黃河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黃河國家文化節點城市建設初見成效。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濱州將一如既往堅持人民至上,扎扎實實增進民生福祉,一件接一件、一年接一年,接續把“群眾所盼”變成“政府所干”,傾盡“百倍努力”,贏得群眾“十分滿意”。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