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1月5日,濱州市委宣傳部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網濱州供電公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邀請國網濱州供電公司總經理林洪,國網濱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姜崢嶸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林洪介紹, 2022年,國網濱州供電公司以迎接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在旗幟領航、服務大局中擔當作為,成功應對夏季用電負荷四創新高的嚴峻考驗,創下連續安全生產22年的新紀錄。精心組織黨的二十大保電工作,榮獲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黨的二十大保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創新實施“宜商三電”九項服務舉措,“四進送服務”大走訪167萬戶,為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建設提供了優質可靠的電力保障,公司連續四年榮獲“富強濱州”建設“金星獎”。
“人民電業為人民”是我們的服務宗旨,“濱州電業為濱州”是我們的工作定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網濱州供電公司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主動發揮電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擎作用,保障可靠可信賴的能源供應,負責任地對待所有利益相關方,努力做綠色發展表率,接受社會監督,保證運營透明度,對經濟、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創造能力不斷提升。
十年再造一個濱州電網,夯實供電服務基礎。過去十年來,國網濱州供電公司樹牢“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的先行意識,不斷強化電網建設,夯實供電服務基礎。拉動投資實現三倍躍升。最近十年共完成電網投資156.49億元,較上個十年增長了3.17 倍。供電能力實現翻倍增長。全市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從145座增至192座,變電容量從1189萬千伏安增至2762萬千伏安,增長2.32倍,輸電線路從2745千米增至6499千米,增長2.37倍,完成了十年再建一個“濱州電網”的歷史壯舉。高質量完成26批配農網改造任務,城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提升至99.9891%、99.9736%,戶均容量提升了2.65倍。電網建設實現質效并舉。220千伏海豐、錦秋變電站工程獲評“中國安裝之星”和“山東省建筑質量泰山杯工程”。新建的4條特高壓線路縱貫全境,輸送外省來電能力達到1300萬千瓦,約占全省外電輸送能力“半壁江山”,濱州由山東電網末端一躍變為“外電入魯”主通道。經過十年的大發展大跨越,濱州電網網架更加堅強,支撐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
持續優化供電營商環境,提升獲得電力指數。服務城市“雙招雙引”,著力打造“濱周到”電力品牌。簡化辦電環節。持續深化政務信息共享應用,推出7類、17項辦電業務“免證照”辦理,營業執照、身份信息、不動產等信息在線調取,滿足居民“零證辦電”需求,實現企業客戶“一證辦電”、“房產+用電”聯合過戶。依托“網上國網”APP,為客戶帶來線上辦電全流程展示、辦電進度在線實時查詢。嚴格“一次告知”和各環節并聯審批、并行處理,普通高壓、低壓非居民、低壓居民客戶辦電環節分別由原來的11個、9個、6個壓減至現在的4個、3個、2個。助力企業紓困。全省率先發布助力復工復產和“電力促經濟、同舟保發展”十項舉措,疫情期間減免1558家企業基本電費1895萬元。推出“電e貸”“電e票”“電e盈”等金融產品,為89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4155萬元。主動上門服務。提前對接項目審批信息,主動了解客戶用電需求,讓“電”走在客戶需求之前。為298家星級客戶上門提供用能分析、診斷服務,助力客戶優化用能結構。對我市省、市重點項目實行“三級包保”服務,開通綠色辦電通道,提供預約上門、客戶經理幫辦代辦,持續提升企業用電滿意度。
用心賦能市民美好生活,提高供電服務質效。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圓滿完成上合青島峰會、世界鋁產業高峰論壇、冬奧會、二十大等重大保電任務,連續九年實現除夕夜“線路零跳閘、臺區零停電、客戶零投訴”的“三零”保電目標。壓減報裝流程,確保居民快速用上電。推動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電水氣暖”報裝聯辦功能,全市首家成立“水電氣暖信視”共享營業廳,無差別受理業務,實現“進一家門、辦六家事”。聯合市發改委、住建局出臺文件,實現居民充電樁報裝免物業證明。優化線上服務,進一步提升辦電效率。開展帶電作業,力爭居民長期不停電。配置不停電作業持證人員149人、特種車輛28輛,實現濱州市、縣配網不停電作業全覆蓋,每年開展帶電作業2000余次,配網不停電作業化率由2012年不足40%,提升至98.9%、全省前3,年均減少停電24萬時戶,年供電量增加600萬千瓦時,全市范圍內建成8個零停電示范區,踐行了“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莊嚴承諾。提升搶修速度,保障居民全程用好電。實行全渠道工單全流程管控,壓縮指揮層級、暢通業務鏈條,切實保障居民的用電訴求第一時間得到解決。推廣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落地應用,超前發現服務薄弱環節,提前介入、主動作為,全面提升用電體驗。
牢固樹立綠能“鏈長”定位,推進能源結構轉型。第一時間貫徹落實“雙碳”目標,立足電網積極作為,堅決扛起電網責任,努力爭當能源革命的推動者、先行者和引領者。提升消納能力。在“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落地中爭當先鋒,主動配合政府新能源發展規劃的編制和落地,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目前,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77萬千瓦、全省第五,年發電量79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4萬噸。預計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是全市最高網供負荷的1.75倍。優化并網服務。深化應用“新能源云”“網上國網”等平臺,構建新能源并網全流程、數字化服務體系,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線上并網服務,推動新能源配套并網工程與本體同步投產,提升新能源企業投資產出效率。提供增值渠道。加強新能源及碳交易輔助服務,推進分布式新能源參與綠電交易,開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碳排放權交易代理等業務,為客戶提供增值收益。助力綠色出行。早在電動汽車普及率還比較低的2015年,國網濱州供電公司就在青銀高速公路鄒平服務區建成投運了全市首座充電站。隨著需求上升,公司不斷優化充電站點布局,相繼在市縣行政中心、高速服務區、公交單位停車場等地點建設充電站點,截至目前,共建成投運充電站56座、充電樁547臺,年充電電量達到1200萬千瓦時以上,市縣公共充電服務全覆蓋。今后,我們的充電服務還將進一步向鄉鎮延伸,更好地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積極參與脫貧攻堅行動,助力服務鄉村振興。在脫貧攻堅大戰大考中,用“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公司連續四年獲得脫貧攻堅“好”的最高等次評價,連續三年榮獲“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供電系統唯一一家三年兩獲省先進集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
深入挖掘能源數據價值,助推智慧城市建設。傳統的電網企業服務社會的主要產品是“電力”,近五年來,“算力”成為電網企業服務城市建設的又一項重要支撐。以電力數據賦能經濟發展為主線,我公司積極深化大數據場景應用。推進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牽頭濱州市經濟運行大數據分析“七庫”之一電力庫建設,推動能源數據全方位匯聚,強化經濟數據與電力數據融合分析,助力政府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為濱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賦能。服務分布式光伏上網。創新開發光伏可開放容量地圖,精準監控全市臺區分布式光伏情況,以熱力圖形式展現臺區光伏可開放容量,助力居民通過分布式光伏創收增收。建立城市“雙碳大腦”。以碳排放核算、監測和分析為基礎,設置區域能源雙碳地圖,對行業碳生產力、企業碳能效、清潔能源碳減排進行實時跟蹤,以承接國家級“區塊鏈+能源”試點為契機,探索“能源+新技術賦能”雙碳模式,為全市盡快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貢獻力量。助力節能減排。開發上線全國首個“臭氧監測電力指數體系”,相關成果在全省16地市推廣應用。與省生態環境廳合作研發“電力看環保”系列數據產品,冬奧期間服務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助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及空氣質量保障攻堅戰。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