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1日訊 2022年,濱城區市西街道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在知愛建”主題實踐活動,找準坐標,明確目標,擔當落實,圍繞區委提出的“五張報表”,堅持黨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辦法,工作中找問題,著力構建“1+4+2+N”的工作格局,為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中心城區”貢獻市西力量。
堅持一個中心,基層黨建工作開創新局面
創建“周末課堂”,基層黨員學習常態化。2022年,街道精心打造市西街道黨員干部關愛中心,推進關愛干部心理健康品牌創建,每周六定期開展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活動,引領社區(村)黨組織建設,結合黨員淬火工程、冬春輪訓,實現黨員培訓全覆蓋。同時,街道深入實施“雙領雙提”行動,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開展“社區書記論壇”、“網格黨支部書記論壇”、“青年干部論壇”10余次。
創建“黨建聯盟”,引領非公經濟高質發展。9月9日,舉行“紅印映初心 攜手話發展”紅印市西黨建聯盟成立儀式,轄區10余家單位與市西街道簽訂《紅印市西黨建聯盟共駐共建協議書》,黨組織成立市西黨建聯盟,將隸屬于不同系統、掌握不同資源的黨組織鏈接為緊密的黨建共同體,匯聚成推動市西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形成資源要素集聚共享、優勢互補、聯動賦能的格局,為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中心城區”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創建“多元共治”,構建小區共建共享治理格局。落實以“黨支部+業委會+物業+N”多方議事機制為載體,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創新社區黨總支指導、小區黨支部領導、業委會主導下“院落自治”老舊小區治理方法。新建(提升)小區黨群服務站32個,開展各類服務群眾項目117個,精品化黨群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創新“渤海銀輝之家”,擦亮“三鄰”黨群服務示范品牌。市西街道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培育以學院東宿舍網格黨支部為代表的銀齡先鋒隊伍,打造“三鄰”黨群服務項目,推進“五化”促小區善治,積極探索 “一一三五”小區善治工作法,打造出具有市西特色的“學院銀輝·紅色近鄰”品牌,讓“紅色近鄰”服務群眾實現了“零距離”。
創建“市西小哥·紅蜂先行”基層黨建品牌,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融入基層黨建格局。成立市西街道紅蜂服務點30個,建成市西街道紅蜂驛站,吸納60余人成立紅蜂志愿服務隊。推進新就業群體黨建與城市基層治理“破圈”融合,“市西小哥”成為社會治理“合伙人”,為“先鋒騎手”辦實事、解難題、求實效,實現基層治理重心進一步前移,真正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米”。
深化四項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煥發新活力
深化志愿者學院建設。2022年,志愿者學院(志愿者管理中心)與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濱州學院等高校加強合作,優化師資力量,加強志愿者的培訓力度和強度,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創城等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中。積極探索“黨建+志愿”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成立我市首家志愿者學院,組建30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建立健全“1+7+N”志愿服務體系,專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精準助力基層治理,搭建志愿隊伍培訓、交流、孵化平臺,整合志愿服務力量,培育特色項目,打造品牌,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模式,不斷深化“五為”志愿服務,截至目前,各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20余個。
深化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建設。創新成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踐行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無事我不擾,有事我來辦”,做好企業的“店小二”,為市西東南和西南兩大片區及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保駕護航;圍繞轄區重點項目,建立幫包責任制,對接中鐵十二局、十四局等建設單位,為東南片區開發奠定基礎。突出市西新經濟孵化中心的平臺作用,聚集更多的電商企業,推動“煙火人間·味道市西”的拍攝和推廣,拉動消費、促進消費。
深化矛盾調解中心建設。組建專家法律咨詢服務團,以矛盾調解中心專家團為基礎,發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矛盾調解中來,群眾的事群眾懂”,“群眾的事群眾辦”,實現由“共建”到“共享”達到“共治”;積極打造“有事你找我”基層治理品牌,將首問負責制落到實處,繼續實行班子成員科級干部定期下訪制度,實現基層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化解,對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存在不安定因素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其他重大事項作為評估重點逐一研究,促進決策的完善,落實風險防范措施。
深化政務信息中心建設。高標準打造便捷、高效、規范、智慧的市西街道政務信息中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建立起“集中收單、分類處置、統一協調、各方聯動、限時辦結”的政務服務運轉模式,用“數字賦能+機制提效”解決公共服務的堵點痛點。截至目前,市西街道信息中心辦結群眾需求訴求11734件,辦結率達100%。
守住一排底線,實現高質量基層治理和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嚴守疫情防控關口。在今年上半年的突發疫情處置工作中,街道全體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堅守一線,成立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建立“1322”黨員聯戶制度,開展“雙掃雙敲”行動,做好“五包一”人員管控,針對困難群眾開展防疫“愛心大禮包”派送工作。2022年,累計完成接種49273人次,累計完成60歲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種13163人次。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轄區企業和沿街門戶進行幫扶指導,針對性積極對接具有高資質高水平的建設服務單位,協商制定更加優惠的招商政策,建立科級干部包保項目工作機制,建立金融管家服務機制。協助吾悅廣場開業工作,僅22、23日開業前兩天客流總計達30.64萬人次,銷售額達2455.2萬元。堅持“一線工作法”,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為項目高質高效推進“保駕護航”。截止到11月底,工業企業總產值6.63億元,同比增長8.06%;零售行業累計銷售額為12.79億元,同比增長12.06%。轄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投資數額達到38.93億元。
安全防線不斷鞏固。建成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提升基層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累計出動240人次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累計檢查轄區危化、工貿企業、建筑施工工地、學校幼兒園、人員密集場所等各行業企業單位共計206家次,發現安全隱患982處,已落實整改982處,整改完成率100%。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加強汛期巡查力度,共出動40人次,未發現安全隱患。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西街道環保、城管執法等站所協同作戰,不斷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年共組織40余次突擊夜查,查處2家私自噴漆的汽車修理廠,關停整改汽修廠1家,督導在建工地“揚塵六個百分百”落實情況300余次,利用無人機巡航加人工踏查的方式,不間斷巡查,深入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執法幫扶優化營商環境,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市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突破N項改革,基層治理呈現新格局
壓茬推進城中村改造。市西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扎實推進城中村改造攻堅任務。2022年,目前已完成東謝、大梅、大有崔、張蔣4個村共計1341戶3599人,1161處廠房和住宅院落,建筑面積37.2萬平方米的征收協議簽訂任務,為南部片區開發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持續服務好安置區建設。街道切實把解決返遷群眾住房問題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進城市“微更新”,加快轄區大梅安置區等6大安置區建設,切實把解決返遷群眾住房問題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截止到目前,大梅安置區建設已樁基開工,東南片區8個村的片區開發規劃測算和概念性規劃已完成。
深化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職能。踐行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無事我不擾,有事我來辦”,做好企業的“店小二”,為市西東南和西南兩大片區及重大項目落地建設保駕護航。
突出新經濟孵化中心引領作用。聚集更多的電商企業,繼續推動“煙火人間·味道市西”的拍攝和推廣,拉動消費、促進消費;突出杭州電商基地建設,實現聯動,互通有無,讓杭州基地成為合作高校的培訓基地,把杭州的“供應鏈”鏈接到濱城,把數據留在濱城。
推行社區網格黨支部書記中心和樓棟長輪值中心運行。延伸基層治理的觸角,選取中興綠都、泰山名郡等大型住宅小區為試點,積極搭建“社區-物業(業委會)-樓棟-樓道”四級聯動模式,把數據建起來,落實“依房管人,綜合治理”的基層治理路徑,做好減法,實現一個小區破解一類難題、帶動一塊工作。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