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6日訊 醬菜,歷經千載更迭轉變,在人們心中始終有著特殊的位置。濃郁千年的醬菜之香,深入味蕾記憶,成為一份蘊積沉淀的鄉愁。7月5日,“百年非遺看濱州”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中華老字號”企業——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在這里感受省級非遺項目武定府醬菜400年變與不變的舌尖美味。
走進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的醬菜博物館,記者看到的不僅是各種口味的醬菜產品,這里還陳列著數百年前制作醬菜用的各種用具——壓榨面醬機、去除糧食雜質用的風機等。
武定府醬菜是以新鮮的蔬菜,經食鹽腌漬成咸菜坯,再用壓榨或用清水浸泡以降低咸度的方法,將咸菜坯中的多余鹽水(鹽分)拔出,使成菜坯的鹽度降低,然后再用不同的醬(黃醬、甜面醬等)或醬油進行醬制,使醬中的糖分、氨基酸、芳香氣等滲入到咸菜坯中,成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開胃增食、容易保存的醬菜。
據介紹,武定府醬菜起源于1618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早在明朝初期,惠民縣就出現一些醬菜商號,后有元香齋、仙泉居、福元居、大同、天順棧、福泉永、萬順成、春和祥八大商號延續下來。自清朝乾隆年間,仙泉居的醬菜曾多次進貢朝廷,所以有“進貢小菜”之美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7月八大商號醬園實行公私合營成立惠民縣醬菜廠,并注冊“仙泉居”商標。因惠民縣城曾為武定府治所,故以“武定府醬菜”冠名。2003年惠民縣醬菜廠企業改制,成立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目前,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規模化的醬菜、調味品綜合性加工企業。目前企業生產醬菜、醬油、食醋等7大類80余個品種,僅武定府醬菜品種一項,就涵蓋磨茄、包瓜、糖包、醬桃仁、杏仁、水晶萵苣、醬黃瓜、醬花生仁、合錦菜、醬地環、虎皮菜、百工皮等糖醋類、醬制類、泡漬菜、豆制品類4大系列50多個品種。
武定府醬菜的釀造工藝精湛,原料收購有嚴格的標準,采用上好的天然醬油(三伏秋油日曬夜露的方法釀制而成)與甜醬釀造而成。
武定府醬菜做工考究精細,以天然面醬和新鮮蔬菜為主要原料,輔以獨特的釀造工藝,以色、香、味、體四項指標,來體現其獨特的醬制文化,在幾百余年的生產積累中,形成了“武定府醬菜”特有的風味,具有色澤鮮艷、咸中有甜、清香可口及鮮、甜、脆、嫩四大特點,正是這獨特風味、鮮明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稱贊。
采訪現場,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寧傳林介紹,武定府醬菜在原料的選材上非常講究,單就在用醋這方面,就有小米醋,大米醋,高粱醋,還有玉米醋,這些都是最好的原料。寧傳林說,做咸菜,要先做甜面醬。做甜面醬,得有好面粉,通過自然發酵,到發酵成熟需整整100天。他說在做甜面醬的時間上也非常有講究。一般選擇在五一期間,通過面粉蒸熟,制曲,發酵等過程。發酵期間,要在缸里不斷攪動,馬虎不得。白天日曬,晚上露滋,吸取天地之精華,才有了武定府高質量的甜面醬。甜面醬是醬制的基礎,加之以上好的蔬菜原料,才得以生產出鮮甜嫩脆的武定府醬菜產品。
400年來,武定府醬菜的創建東家、業主、掌柜、經理、師傅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替。時至今日,武定府醬園已改制為山東武定府釀造有限公司,但其產品制作、質量要求,仍沿襲古老的傳統工藝進行醬制加工,少用化學添加劑和催化劑。古老技藝搭乘企業發展的快車,讓400年的醬菜美味歷久彌新,書寫著武定府醬菜這一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