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0日訊 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是基層治理的一把“金鑰匙”,更是系統、高效、多維的有效社會治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濱州博興縣正在積極探索“五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將其作為化解基層矛盾、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著力點,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博興經驗。
以“政治”為基準點,夯實黨建“壓艙石”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戰斗堡壘作用,將基層黨建貫穿社會治理全過程。設立“共產黨員示范崗”,實行黨員社區“雙報到”,完善工作機制,不斷筑牢社會治理的紅色堡壘,全力打造基層治理“黨建”新模式。
依托濱州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呂劇發源地——呂藝鎮高標準打造濱州鄉村振興黨員干部培訓基地,創新基層治理博興特色品牌,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寨盧村在全縣成立了首個村級黨委——寨盧村黨委,并在全縣率先建成“3D”農村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利用“清湖e家親”信息服務平臺,召開民主議事視頻會議,搭建起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以“自治”為切入點,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充分發揮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加大人才回引力度,創建“一線工作法”,觸角無限下沉,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自治共同體初具規模。
完善社區黨組織書記、片警、司法所調解員+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社工等多方力量組成的“3+X”工作模式,實施城市社區“樓長制”全覆蓋工程,樓長“操心”,居民上心,打造“有事找樓長”的樓棟文化,構筑不出樓棟小事立即解決,不出小區難事馬上協調,不出社區急事及時介入的格局,實現大黨建統領大聯動治理共建共享,致力打造基層治理最優城市。龐家鎮推行“黨組織+聯合社”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同步注冊“國龐”商標,全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農民自愿抱團擴能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其經驗在全市推廣。
深化“法治”著力點,譜寫法治先行新篇章
充分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定期開展“法律進小區”等法治宣傳活動,組織村(居)民進行法律知識學習,用發生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不斷擴大教育覆蓋面。
運用法律手段開展矛盾調解是法律顧問的一項重要職責。作為曹王鎮杭屯村的法律顧問,黎金娥運用“法理并舉”的調解方式,已成功調解多起糾紛。她定期到村委會坐班,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目前,博興縣已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同時,博興縣通過集中培訓、以案釋法、實訓觀摩、線上教學等形式,大力提高“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這兩支隊伍定期在村開展普法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等法律服務,為基層法治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在全社會形成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突出“德治”創新點,共繪“德”“法”同行同心圓
興福鎮秦國明的“老秦工作室”有聲有色,前來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陳戶鎮退休干部高兆清在鎮上辦起了“老高調解室”,被評為“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喬莊鎮西小村老支書張茂先被村里聘為調解員,群眾有事都找他說說。店子鎮退休干部楊傳森在村里德高望重,有矛盾他給調解大家都服氣……
近年來,博興積極引導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化解了一大批疑難復雜矛盾,廣受群眾好評。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鄉賢隊伍中。他們德高望重、見多識廣,和群眾聯系密切,在矛盾糾紛化解中有著天然的優勢,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添了新動能。
典型帶動聯盟催化,2352名企業家和個體工商戶積極參與“統一戰線愛心聯盟”,主動扶危解困,以實際行動倡樹新風氣,傳播正能量,累計捐資4800余萬元,發放救助金2400余萬元,惠及群眾50000余人,營造了“奉獻愛心、相互扶助”的新風尚。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用雙手扮靚美麗家園,營造潔美村莊環境,一戶示范戶帶動一條街,一條街帶動一片區,最終實現全民參與、全面提升,助推美麗鄉村建設,讓庭院小美成就百姓生活大美。
夯實“智治”支撐點,唱響和諧社會主旋律
積極構建縱向暢通、橫向聚合、閉環高效的社會治理“全科大網格”,打造“主動發現、精準落實”社會治理博興品牌,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累計辦理網格事項9.79萬件,辦結率達到99.95%。推進“雪亮”工程實戰化應用,擦亮平安“千里眼”。整合12個部門和全部鎮村、社區視頻監控資源,接入平臺監控探頭9600余個,重點部位視頻圖像采集率達100%,充分發揮了預警預防、震懾犯罪作用。推進應急服務平臺一體化建設,當好群眾“順風耳”。創建省內首家“云廣播”,充分發揮其“戰時應急、平時服務”功能,推動縣域社會治理向“精致”“智治”轉變,為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增添了科技動力。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