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1日訊 4月16日—19日,濱州市舉行“學百年黨史,看老區變化——追尋老渤海紅色印記”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隊先后到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濱城區楊柳雪黨性教育基地、沾化區烈士陵園、惠民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陳戶烈士紀念塔等十處采訪點參觀、采訪、學習。
陳戶烈士紀念塔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陳戶鎮河西村北陳戶革命紀念園內,1982年博興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濱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戶紀念烈士塔保護范圍為現陳戶烈士紀念園區范圍,面積4104平方米。
1945年5月,山東日軍總部糾集惠民、陽信、濱縣、博興日偽軍總計5000名兵分三路,對博興縣陳戶店、河西村、喬子村一帶抗日武裝力量實施合圍。博興縣獨立營第一連、第三連和民兵武裝組織在陳戶店與日偽軍展開血戰,斃傷日偽軍200余人,我方傷亡較大。1946年5月21日,博興縣委、縣政府在現陳戶村南建立“陳戶烈士紀念塔”,紀念壯烈犧牲的抗日將士。
陳戶烈士紀念塔平面呈正六邊形,周長約15米,高5米,通高約15米。磚石木混合結構,墻體青磚砌筑,木樓板、木屋頂結構。紀念塔南面縱排“烈士紀念塔”五個大字,底層建拱形塔門,門楣鐫刻“永垂不朽”四字。底層東、北、西三面各嵌一石碑,東側石碑刻陳戶戰役經過,北側石碑刻烈士姓名,西側石碑刻馮高戰役經過。
在陳戶烈士紀念園區有一戶特殊的家庭,河西村村民王偵祥、王玉順、王建亮、王宏成祖孫四代人義務守塔近80年,在這里記者見到了第三代“守塔人”王建亮的妻子尹佐蘭。
據尹佐蘭介紹,自己嫁到河西村近30年了,當時也聽了爸爸王玉順(第二代守塔人)講她爺爺王偵祥(第一代守塔人)的事情。
在紀念塔建成以后,第一代守塔人王偵祥怕附近的村民損壞塔身和周邊的磚、瓦,就在紀念塔附近守護,這種情況大約過了十幾年,博興縣政府在塔周圍又蓋起了幾間小屋,王偵祥也有處住了。“俺爺爺、奶奶在這里住了十幾年,他們去世后,俺爸媽又在這里住,一直到2014年。”尹佐蘭說。
如今,守塔的任務已經交到了第三代守塔人王建亮和妻子尹佐蘭的手里。尹佐蘭說:“俺爸爸和爺爺長病時要求回家時,他們口中的家就是紀念塔這里的家,不是我們村子里的家,他們父子倆都是以塔為家。”
尹佐蘭告訴記者,每到清明節,有不少的烈士家屬來這里祭奠,一些外地家屬幾乎每年都要來,這里離不開人。自己已經53歲,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幸好自己的兒子王宏成非常懂事,因干的是電工,塔里的電路維修和保養工作他也經常幫忙。“我腿疼來回的爬臺階以后打掃不了了,我孩子說,你放心吧,我還是看下去。”尹佐蘭欣慰的笑了。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濱州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