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于渤海之濱、黃河之洲,遇見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

來源:中國藝術頭條

作者:

2020-11-10 14:46:11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他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受到“母親河”滋養,形成了一脈多枝的藝術風格,今天小編就帶你開啟黃河藝術之旅,感受中華文脈孕育下的藝城。

渤海之濱,黃河之洲,有一個美麗的山東城市——濱州。這里是“九朝齊魯重鎮”“千年文化古城”,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等歷史文化名人出生或成長的地方。濱州境域橫跨黃河兩岸,北觀滄海,南攬群岳,為民間文化與藝術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黃河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民間藝術正是黃河文化的具體顯現。濱州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發源于惠民的胡集書會、泥塑、木版年畫、鼓子秧歌以及濱州呂劇、剪紙、布老虎等都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獨具藝術風格。

河南張泥娃娃

“河南張,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說的就是山東惠民縣河南張村家家戶戶制作泥人的場景。農歷二月二趕廟會,剛剛成婚的新媳婦買泥娃娃帶回家,這在當地叫“拴娃娃”,有祈福、納祥、求子的美好寓意。新媳婦拴娃娃,期盼來年早生貴子,添丁添口,家庭興旺。“拴娃娃”是當地農村流傳了幾百年的風俗。

河南張泥塑相傳源于清代初期,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河南張村素來以制作泥塑聞名,最興盛的時期,全村男女老少幾乎都會做泥塑,商河、臨邑、陽信等附近十余縣的客商也爭相販賣,遠銷滄州、天津、濟南等地。

做泥娃娃要用深埋于黃河附近地下的大塊淤泥,淤泥運到家后先風化,再摻入棉絮和面漿。河南張泥塑有兩大類:泥塑類、扳不倒類,各類品種繁多,造型古樸,有戲劇故事、各種娃娃、動植物等。彩繪方面,河南張泥塑富有裝飾性,用筆流暢,線條簡練,強調熱烈、火爆,營造五彩繽紛、協調絢麗的視覺效果。造型方面,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突出傳神,強調刻畫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歲月的雕琢下,制作泥塑逐漸成為河南張村的祖傳手藝,出現了張丙鰲、張丙增、張丙信、張丙禮、張全福、張倫五、張建才、張建義、路占印、洪海祥等技藝精湛的手藝人,尤以張丙鰲最具代表性。2005年,張丙鰲去世后,其子張凱繼承了他的手藝。

張凱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把泥塑融入現代氣息。三面娃娃,雙頭娃娃……他每年都會推出幾個新品種。河南張泥塑新形象、新立意、新品種與日俱增,有《牛郎織女》《白蛇傳》、《梁祝》《武松打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戲劇故事;也有坐在蓮花上的抱魚、桃、杏的“坐孩”;有安上哨子或肚子里裝個彈子、安個小棒發出各種聲音的“響孩”;亦有獅、猴、魚、雞、桃、杏、葡萄等動植物。其造型夸張,色彩艷麗,內容喜慶吉利,為這項古老的民間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06年,惠民泥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首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河號子的“濱州味”

說到黃河號子,眼前會浮現一群肌肉結實、青筋暴凸的纖夫喊著號子,以粗繩拖著沉重的船身,使盡力氣讓船前進的畫面。為了動作整齊,鼓舞精神,船員們在雙腳撐地、弓背拖船時都會大聲唱出無詞或有詞的曲調。此起彼伏的號子聲,響徹云霄,傳遍四方,成為黃河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清朝末年,黃河自河南蘭考縣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在這百余年里,沿黃人民為治理洪水泛濫成災、確保農業豐收,修筑了牢不可破的千里大壩,同時也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勞動號子。

據一位老人介紹,黃河號子有夯號子、打板號子、捆柳號子、下樁號子、收網號子等類別。“現在,濱州段黃河邊拉纖號子已幾乎絕跡,剩下的多數是夯號子和下樁號子。”說完,他還現場喊了幾嗓子,“哎嗨吆,嗨!嗨……”聲音中飽含歲月的滄桑與深情。

黃河號子無樂器伴奏,聲音淳樸嘹亮,民間風味濃厚,地域性強。唱詞多是“哎、嗨、呀、吆”之類的詞,涉及事物的詞很少。夯號子有的帶有唱詞,且內容涉及民間風俗的多;有的是即性填詞,幽默詼諧,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多年來,黃河號子以其粗獷豪放與波濤相伴,以其純樸厚重與兩岸人民共存。它的誕生曾給濱州人民帶來無限的歡樂和幸福,給濱州民間音樂填補了一項空白,也為古老的黃河文化留下了一個閃光的身影。目前,黃河號子的傳承人已年逾古稀,愛好者更是屈指可數。因此,發掘、整理、傳承黃河號子迫在眉頭。

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傳承有序。濱州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帶有濃郁的黃河“烙印”,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厚的歷史價值,成為鑲嵌在黃河岸邊一顆璀璨的明珠。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滔滔黃河,哺育了齊魯兒女,潤澤了山東大地。齊魯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以強烈的感恩之心,傳承黃河精神,講好 “黃河故事”,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展現齊魯擔當。

[責任編輯:楊凡、卜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