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4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積極培育冬棗品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冬棗產業提質增效,讓冬棗產業走上了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清晨露水剛剛褪去,沾化區富源街道蘇王村棗農劉新明跟妻子就忙活了起來,忙著進行冬棗采摘。 “現在種植的原生態冬棗,大約在6畝地左右,也在積極響應咱們區里,產業辦還有咱們富源這邊對產品升級改良二代的號召,也結了有三畝左右的沾冬2號,今年的行情挺好,預計今年的收入應該在20多萬將近30萬左右。”沾化區富源街道蘇王村棗農劉新明說。
今年,劉新明的二代冬棗在街道舉行的賽棗大賽上取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為了提高冬棗品質,劉新明在冬棗的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大棚內配置各種誘蟲罐、粘蟲板,按標準疏密間伐施少量農家肥,實行物理殺蟲,為冬棗“健康茁壯成長”撐起了“保護傘”。
劉新明說:“平時的話,在管理上積極的出去跟種棗的老師們積極的交流,包括也響應咱們產業辦提倡的設施農業,包括大棚種植,還有水肥一體化。”
冬棗品質提升了,口感也越來越好,冬棗的銷路也拓寬了。為了讓冬棗走向更大市場,劉新明還創立了自己的冬棗品牌,走出了一條冬棗產業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來到沾化區富源街道車王村“冬棗大王”王福田的精品冬棗園,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正在冬棗園里采摘品嘗。多年來,王福田堅持走“互聯網+”和“旅游+”的冬棗發展之路,憑借著冬棗的好品質,每年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為了讓冬棗銷售門路更寬, 盡可能拓寬銷售渠道,王福田除了入園采摘銷售,還通過電話預約、微商等進行網絡銷售。過硬的冬棗品質和好的銷售模式讓王福田對自己的冬棗銷路充滿信心,冬棗剛剛成熟,來自各地的訂單已經供不應求。
沾化區富源街道車王村棗農王福田說:“今年的大棚二代經過精心管理,效益非常不錯,每年到了豐收季節,遠近的朋友都絡繹不絕,上園里來采摘,品嘗。”
王福田已經有21年的冬棗種植經驗,隨著冬棗品質越來越高,冬棗價格越來越好,棗農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富裕。
王福田說:“今年的收成應該是在四、五十萬塊錢,下一步還要精心管理。其實這里面,人們都說你有啥秘訣,沒什么秘訣,就是多上有機肥,精心管理,實現不用違禁的農產品,這樣種出棗來又好吃又好看,真正原生態的冬棗打造原生態的品質。”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