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wǎng)
2020-08-06 10:56:08
濱州日報/濱州網(wǎng)訊 一壺清茶、笑談人生,近日市圖書館舉辦了“讀書識茶,品茗知禮”職工茶之初體驗活動。活動由濱州市圖書館、濱州市圖書館學(xué)會主辦,部分職工參加。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xué)習(xí)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中國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及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主講老師李成從茶史、分類、沖泡三方面進行了講解、演示。茶的起源有神農(nóng)說、商周說、西漢說、三國說等。在“荼”“茗”“茶”“荈”“槚”“蔎”至唐陸羽之后,才逐漸確定為“茶”,確定了早期茶的稱謂。從“以茶養(yǎng)廉”看到了茶文化產(chǎn)生之初是由儒家修身治世的思想開始的。從東晉故事“以茶待客”了解,客來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禮節(jié),還能顯示自己的清廉之風(fēng)。在史書《三國志•韋曜傳》“以茶代酒”的故事中,看到三國時代上層社會飲茶風(fēng)氣甚盛,且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解到唐代茶的發(fā)展與佛教文化的融會貫通;一睹陸羽在《茶經(jīng)》中提出烹茶需用專用茶具、茶器的內(nèi)容。宋代的點茶、斗茶;明代茶的變革;清代茶和茶器發(fā)展從三才碗到紫砂壺,隨著飲茶方式的變化,茶器也隨之變化。按樹種,茶可劃分為三大類。灌木型、喬木型和大喬木型;按制作工藝劃分為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
最后,講解了擇器--選水--瀹茶--潔具的泡茶次序,并對綠茶的沖泡過程進行演示。他強調(diào)泡飲要點,綠茶懼怕高溫、燜泡,讓大家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細心體會。一壺清茶,沏出濃濃感悟。“讀書識茶”可予人清凈恬淡之心境;“品茗知禮”可令人明心見性、去除雜念。成為知書達理、寬容善良之人。
茶中之歲月,水中之情懷,伴著濃濃茶香本次活動圓滿結(jié)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