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6-28 09:50:06
齊魯網濱州6月28日訊 西藏、青海是我國的大西北,是世界的屋脊,那里有終年不化的雪山,有連綿不絕的草原,有藏羚羊、牦牛、青海黃魚等我們中東部地區不能夠見到的野生動物,更有我國80%以上的少數民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種少數民族世代在這里定居,在文化、思想上互相交融,共同發展,更有藏醫、蒙醫等一直保持民族傳統特色的傳承在這里生根、發展。我對青海、西藏一直向往,很想到高原看看,通過電視等媒體我知道這里的環境天然優美,天空是藍色的;云是白色的;草是綠色的;水是清澈的;人文是神秘的,這是一直吸引我的地方。
2018年6月份我接到上級通知,我縣有一名中醫專業人員有“援青”任務,博興縣衛生健康局經過研究推薦我去,并征求我的意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服從組織安排,做到、做好每一項工作。但是青海和山東距離2000多公里,我家里兩位老人身體不好,需要常年用藥,孩子在外市讀高三,需要照顧,妻子是一名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平時的生活用品、做飯等家務一直有我承擔大部分。我擔心一下出去這么遠,家里會出現什么狀況,最后是家人的支持使我堅定了踏上“援青”行程的決心。
青海省副省長、省衛健委主任親切接見
參加祁連縣“天使黨建先鋒隊”志愿服務義診活動
2018年9月份,我們援青專家隊來到青海省西寧市,在西寧市機場負責山東援青的領導和祁連縣負責領導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稍一休息后進行了援青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和援青工作中的注意事項。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培訓領導說的,首先注意身體,來到高原不能劇烈活動,感冒了及時治療,不能過度勞累、過度飲酒等溫心的囑托。祁連縣里帶隊的領導又在會后對我們來到青海后的各項注意事項和他在青海生活的工作的經驗事無俱細的對我們說明,最后指出我們是來援青的,我們更是來學習和交朋友的。
參加祁連縣人民醫院黨支部大會
在西寧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就和祁連縣醫院的領導們坐車趕往祁連縣。9月份的祁連天已開始變冷,我們出了市區一路上山越往上走樹木就越稀少,同乘人員給我們介紹說山上的樹木種植存活率很低,這些樹都是有戶口的,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才能看到這樣不多的樹在路旁山坡上活著。使我們初步認識了高海拔生存環境的惡劣。到了大冬樹4120埡口我們在觀景臺停車,下車后感覺呼吸不太通暢,山上的風呼呼的響著,兩旁的山坡上白雪皚皚。來的專家們稍一活動就悶的慌,同乘的人員對我們說別緊張,初上高原的人都是這樣,喝點熱水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我們沒有在埡口過多停留,拍完照就開始上車下山。
來到祁連縣已經下午3點了,祁連縣衛生健康局的領導們都沒吃中午飯,在祁連縣進城的路口一直等著我們,接上我們到縣里一處快餐店喝了我今生第一次喝到的牦牛壯骨湯,當時的香味還使我現在都感到渾身舒暢、回味無窮。宿舍已經給我們安排好了,是一個三室一廳的樓房,室內干凈整潔,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祁連縣醫院同事們的情誼,好像在祁連縣有了家的感覺。隨行的祁連縣領導們囑托我們先休息,做好調整就先行離開。
我們周六、日調整了兩天,周一就開始了在祁連縣人民醫院的正式“援青”工作。
到了祁連縣中醫科,我通過了解、觀察發現,祁連縣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治療疾病有非常高的信任,而這邊高海拔,天氣寒冷,大多群眾都有關節炎、頸腰椎病等疼痛的癥狀,這些病癥的出現和受冷,山路難走,工作累有很大關系。祁連縣中醫科建科時間短,專業技術力量薄弱,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醫生缺乏,中醫科開展的中醫適應技術較單一,不能很好的為當地人民群眾更好的治療疾病。
我和中醫科主任、護士長及同事們及時溝通,并通過院領導的支持,根據實際情況在原來中藥飲片、電針、火燒、中頻微波治療的基礎上開展中醫推拿、針刀、穴位注射等中醫適宜技術,并對原來不合理的治療流程做了改良,使治療常見關節炎、頸椎疼痛的療程更短、效果更顯著。有一個扎麻什鄉的馬大爺是回族人,現已經70余歲了,年輕時因為家里地少,就在附近山上打獵為生,現在有腰椎椎間盤突出,也有腰椎和膝關節的骨質增生,每到下雨、下雪就疼的下不來床,左腿麻木,聽說縣里來專家,就坐公交車來到中醫科就診。我根據他的情況,給予針灸、中醫推拿治療的同時,用小針刀松解腰、膝部疼點,并在治療好轉后,讓他用中藥外洗熏蒸鞏固治療。經過兩個療程,現在馬大爺精神矍鑠,再無腿麻腰痛癥狀。但我叮囑他把中藥方留下,以后隔一段時間熏洗一下,直到今天馬大爺充滿感激的經常打電話問候一下。
有一天來了個患頸椎病的病人,女性,年齡40歲,給我做兼職翻譯的護士,偷偷對我說這個病人是在縣城做生意的,人很難纏,她的病很多地方都給治不好,我們給她治的效果不好,對我們負面影響會很大。我給她診斷后發現病人不只有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椎動脈的現象,還有血虛、月經不調的癥狀,就辯證給予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外加辯證針灸治療月經不調、血虛、血瘀,結果一個療程治完后,頸痛頭暈癥狀沒有了,月經不調也治好了。這個病人逢人就說祁連醫院中醫科來了個“神醫”專家,給她治好了別人治不好的病。
祁連縣人民醫院“天使黨建先鋒隊”每月都要下到鄉鎮村里和敬老院,給外出看病困難的牧民送醫送藥,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沖在前邊,在離祁連縣城200多公里的央隆鄉有一家四口人因為生活環境惡劣,都有腰痛、腿痛病癥,影響勞動能力,我給他們下鄉診治的第二天就坐車住到了祁連縣,在中醫科全家治療。我和中醫科主任,把情況反應到了院領導那里,院領導根據政策為他們開放減免醫療費通道,我更是精心為病人治療,讓他們早日康復。
第二次援青到達祁連縣
我當時的信念就是把能做的、應做的都要做好,為患者服務好。
在這三個月的援青工作中,祁連縣中醫科門診量比以前的每天10人左右,增加到每天50人左右,來的病人很多都是路途遠,乘公交車、租車來很不方便,我們中醫科全體人員就加班加點,盡量讓他們治好了再回去,期間工作人員沒有一個說累說苦的。
祁連縣衛生健康局沈軍局長和醫院馬海霖院長,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和我們在醫院食堂邊吃飯邊聊天,在關心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并詢問我們對祁連醫療的發展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議。我和領導們說:中醫藥是我們祖國的瑰寶,是我們中醫人治療疾病的“神器”,不能因為中醫人對“神器”的理解和運用水平低就說他不好,我們需要有信心,把中醫藥更好的傳承下去,并說出了我愿意在祁連縣帶徒弟,把我們有限所學能夠留在祁連,使更多患者收益。
最后,祁連縣衛生健康局和院領導還和我說出了三個月是否太短,是不是還要加長一段時間的想法。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我認識到青海祁連就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個故鄉,我于是毫不猶豫的答應道如果組織需要我還會再來,于是我的第二次“援青”之行就開始了。
2019年初,我接到上級部門的通知要我在青海省祁連縣繼續“援青”一年,2019年的援青工作是,緊扣黨中央關于對口支援的重大決策部署,踐行魯青兩省戰略合作協議,落實劉家義書記“組團援青,衛生先行”的指示,“援青”工作無論從人員和整體水平都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
我因為有了一段時間的“援青”工作經驗,所以能夠更快的投入工作。
深入祁連縣基層衛生院培訓中醫適宜技術
為膝關節炎老患者針灸治療
祁連縣醫院和很多與我有電話聯系的病人知道我要再來祁連工作的消息,都在電話里問我什么時間到,等我到祁連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一上班的第一天,就已經有很多病人在診室外排隊等候我了,有聽到消息來看病的,也有以前病人來專門看看我的。科室的同事們更是說,晚上加完班不要先回宿舍了,我們私人到飯店聚一聚。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祁連人的熱情和純樸,使我更加堅定了在祁連努力工作的決心。
2019年祁連縣人民醫院就派了兩名年輕醫生專門在中醫科學習中醫針灸、推拿,院領導給我語重心長的說,這兩個徒弟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讓他們兩個早日學習成材啊。
祁連縣人民醫院更是投資20余萬元為中醫科增置了中藥蒸汽浴治療床和中藥直流電離子導入儀,為中醫科下一步的更好更快發展殿定了基礎。
2019年中醫科一個護士的阿姨,女,50歲,因為長年住在牧場帳篷受冷導致全身疼痛,經過二個療程的針灸、推拿效果不佳,經過中醫辯證用中藥熱敷散進行中藥蒸汽浴治療兩個療程效果顯著。
還有一個患者,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辯證用中藥蠲痹湯進行蒸汽浴治療加辯證針灸、理療效果顯著。
有一個病人臉部肌肉抽搐、痙攣,中醫俗稱“吊線風“,經過多方治療效果不佳,我經過辯證論治用中醫針灸加特殊藥物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療兩個療程,癥狀有了顯著改善。
在中醫科開展的專人辯證“中藥蒸汽浴治療”、中藥“直流電體表藥物離子導入治療”,在2019年通過海北州衛生健康委全州“三新”項目評審,使祁連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在治療慢性受寒性疼痛麻木和急性關節炎、急性扭傷等疾病治療方面有了更加有效的治療手段,據統計2019年中醫科門診量是以前的3.5倍,我在祁連時間還是短了,有時間我還要看更多病人交更多朋友。
在祁連縣默勒鎮衛生院指導針灸技術
治愈的吊線風患者敬送錦旗
我的“援青”工作只是整一個“援青”人員工作中的冰山一角。“援青”工作人員和青海廣大群眾相遇、相知、相親是祖國大融合的必然趨勢,魯青兩家親,祖國統一和諧是大勢所趨,將會越來越好。
在2018年第一次援青,我喜歡唱的歌是《壯志在我胸》,在2019年援青我喜歡唱的歌是《我和我的祖國》,現在我經常哼唱《我和草原有個約定》,來懷念那段熱血而又平凡的日子。
我懷念“援青”工作的領導、同事們,我更懷念青海省祁連縣人民醫院的同事們和祁連縣廣大父老鄉親。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還會踏入那片熱土,讓我們感情長久永恒,祝愿魯青友誼地久天長。
通訊員:許海寧 高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