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6-08 09:28:06
6月6日 最高溫35℃
6月7日 最高溫 38℃
6月8日 預報最高溫37℃
連日來,鄒平也進入“炙烤模式”。持續的高溫下,橋墩頂面溫度達到50多度。在鄒平貨運鐵路專用線的施工現場,為了減少疫情對項目工期的影響,加快施工進度,按要求達到按計劃開通目標的實現。炎炎烈日下,有許許多多的勞動者,頭頂烈日,揮汗如雨,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在高溫下!
他們,就是中鐵十局鄒平貨運鐵路項目施工一線的堅守者!
“中午溫度太高 我們早點起”
張培財,是跨青銀高速連續梁施工現場的鋼筋工,他來自山東長清,今年56歲了。自從2019年來到這個工地,已經前前后后干了近一年。這幾天溫度太高,為了不影響施工進度,他帶領著鋼筋班的老鄉,從早上5:30起床,收拾一下后就帶著人上了橋墩上面。做為班組的帶頭人,為了項目趕進度,時刻擔心高溫對工友的影響,他說“中午溫度太高了,橋墩上面太陽暴曬后能達到50多度,趁著早上涼快,早點起來干會兒,中午就多歇歇”。說完這話,他擦了把汗,又忙活起來。
“算了,麥收就不回去了”
劉剛,是跨青銀高速特大橋施工現場的混凝土工,他來自山東濱州,今年快39歲了,家里種了9畝小麥,馬上到了收獲的季節,媳婦來電話讓他回去收麥。他跟項目負責人說了后,班長勸他“跨青銀連續梁快要合攏了,全線架梁已經開始,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候,你是保證混凝土施工順利的關鍵,操作水平最高,你不在,會影響工期進度的,達不到節點要求,我們就可能給項目部耽誤大事了,我們不能不講信用!”,“別回去了,麥收想想辦法吧”。聽了班長的話,他反復想了想,拿起電話跟媳婦說“工地上工期趕活,算了,麥收就不回去了,讓孩他舅給幫幫忙吧,等干完這個要緊的活再回去”。
“好好念書,等考大學前我再回去陪你
曾懷軍,是跨青銀高速連續梁施工現場的鋼筋工,他來自四川成都,今年40多歲。他家里有個寶貝女兒,一直是內心的驕傲,學習成績在學校總是名列前茅,今年7月份將參加高考,按照以往成績,上個重點大學是有很大希望的。讓孩子安心學習,能考上個理想的大學,是他心里的最大期望。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孩子也回到學校開始復課,媳婦來電話說了好幾次,“今年孩子考大學,是人一輩子的大事,人家好多家長都在家陪著、照顧,孩子跟你那么親,你也回來吧”。一邊是項目的工期,一邊是孩子要考學,在兩難間,他聽從了領班的勸告,“還有半個月連續梁就合攏了,等完成手里的這個任務再回去吧”,在電話里反復對女兒說“娃,好好念書,別有壓力,我趕完手里這點活,在考大學前我一定回去陪你!”
“錢打過去了,娃的學費已經有底了“
孫會東,是跨青銀高速特大橋施工現場的鋼筋工,他來自河北衡水,今年48歲。他有一子一女兩個孩子,雖然出來打工非常辛苦,但在老鄉們的眼里,他是個很讓人羨慕的角色,兩個孩子非常爭氣,都先后考上大學。高興歸高興,但每年的學費,加上家里的生活貼用,是一大筆開支。特別是孩子的學費,是老孫心里最牽掛的,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工來的晚了一個多月,收入減少很多。攢夠學費,一定讓孩子能安心地上學!3月中旬出來后一直沒舍得回家休息一下。這幾天,為了趕工期,保證施工進度,他早出工、晚收工,干的比誰都多,高溫下、墩頂上,每天頂著烈日在拼。聽說兩個孩子恢復開學了,拿到發的工錢,他第一時間把電話打回去“娃,安心上學去吧,錢打過去了,學費已經有底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