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2-19 10:37:02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9日訊 “宋所長,我是于德隆,我再有幾分鐘就到達指定停車場了!”
“好的,請你把車停好等候,千萬不要下車,等我們過來!”
2月14日下午3點,濱州市濱城區市西派出所長宋在玉接到于德隆的電話,立刻聯系了市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分鐘后,于德隆被安全送至濱城區集中隔離點,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
家住市西街道西碾李村的于德隆,是一位40歲的貨運司機。1月27日,大年初三,于德隆所在的車隊要將一批搭建“病房”的集裝箱板材,送到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于德隆二話沒說就報了名。“雖然去武漢很危險,但這些‘病房’早一分鐘送到雷神山,醫院就早一分鐘建成,就能早一分鐘收治患者”,于德隆說。
時間就是生命。在家人的擔心中,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六點,于德隆裝上能夠組裝20套“病房”的集裝箱板材,與隊友組成12輛車的支援車隊,直奔武漢而去。經過梁山服務區,工作人員一看是運送抗擊疫情資的車隊,直接為車隊開通了綠色通道。還有很多路人,向他們豎起大拇指,為他們的“逆行”點贊!原本兩天的車程,于德隆和隊友們僅用了20個小時。初六上午,集裝箱病房安全送到雷神山醫院。
剛卸完車,得知一批保證疫情期間網絡正常運行的光纖電纜運往廣東,于德隆又豪爽地接下任務。在廣東卸貨后,于德隆主動在廣州白云貨運市場停車場自行隔離6天,為了避免接觸他人,他用自帶的煤氣罐、糧食、蔬菜解決溫飽,困了在車上將就一下。隨后,于德隆得知廣東黃浦區有一批生產口罩的原材料要運往山東廣饒,于德隆又報了名。從1月28日到2月14日,前后18天的時間,除了6天的自我隔離,12天的時間,于德隆都“奔跑”在支援“疫”線的路上。
于德隆“逆行”武漢,雖然防護措施做的很好,也沒有感覺身體有任何異常,但畢竟去過疫情嚴重的地區,疫情面前不容“僥幸”!在廣饒回濱州的路上,于德隆便主動聯系了濱城區市西派出所宋所長,匯報了自己的經歷,于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于德隆這次“逆行”并不是第一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已經改行做貨運司機的于德隆積極響應號召,將抗震救災物資及時送到汶川,雖然往返3200多公里,但是于德隆一點都沒覺得累。“一路上很多加油站都沒有柴油,但是政府和很多愛心人士積極為我們車隊協調油料,不僅多次為我們開通綠色通道,還為我們籌集了足量的柴油及暖心食物”,說起12年前的第一次“逆行”,于德隆仍歷歷在目。
這個春天,于德隆完成了人生中第二次華麗的“逆行”。雖然只是一名貨運司機,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于德隆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真諦。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通訊員 董高峰 張姍姍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