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5-18 08:44:05
完成心愿,夫婦倆很開心
“我自愿逝世后將遺體(角膜)無償捐獻給醫學教育、科研和臨床使用,為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最后一份力量。請遵照我的捐獻意愿,協助完成相關事宜。”
5月17日,濱城區彭李街道辦公樓七樓的會議室內,在濱城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37歲的吳志亮和28歲的妻子牛蔥蔥,鄭重地填寫《山東省遺體(角膜)申請登記表》,完成了角膜捐獻申請。在執行人這一欄,兩人互為對方的執行人。
“完成了一件大事,感覺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簽完名字、摁下指紋的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說。
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這是全市完成角膜捐獻登記的第六對夫婦,也是最年輕的一對,之前的五對都在五六十歲。
夫婦倆認真填寫登記表
一直有捐獻念頭,為別人作貢獻
吳志亮生于1981年,家在濱城區李南蒲居委會,牛蔥蔥生于1990年,家住濱城區梁才街道,兩人2013年結婚。
“結婚時,他還在治療慢性腎炎,”牛蔥蔥說。吳志亮2001年退伍,之后干過包工頭,每年收入兩三萬元。但是2009年,他患上了慢性腎炎,一直吃中藥治療,直到2014年才痊愈。雖然不用吃藥了,但他再也不能干重活,目前只是干點看大門這樣的零活,收入也大受影響。
“生病期間,我對生命有了更多感悟,”吳志亮說,“就想著為別人多做些事情。”
牛蔥蔥的專業是學前教育,現在在燕園當幼師。大學期間,她好幾次嘗試獻血,但因為患有牛皮癬,都被拒絕了,一顆捐獻的苗子卻長在她心頭。
親人和戰友的生病與故去,讓他們堅定捐獻
2016年10月,牛蔥蔥的父親患上了多發性骨髓瘤,在濱醫附院住院治療。
“住院一年多,化療八次,”牛蔥蔥說,“目前已經出院,但一直吃進口藥維持。”陪護期間,牛蔥蔥和吳志亮看到了老人和很多患者的病痛。
“有些年輕人患上了白血病,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骨髓配型,只能逝去,最小的是名14歲的女孩。”牛蔥蔥說。
而就在這期間,吳志亮的一個戰友因為心臟病去世,年僅34歲。送別戰友,吳志亮悲痛之余,對生存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
2017年,吳志亮的一位親戚做了遺體捐獻登記,這讓夫婦倆最終堅定了捐獻的決心。“咱們捐獻眼角膜吧,”當牛蔥蔥把這個想法提出來時,吳志亮一口答應。
多方尋求渠道,迫不及待完成登記
“不好意思問親戚在哪登記,我就一直從網上查,”吳志亮說。直到今年5月份,他才聯系上了彭李街道紅十字會。
“5月8日,吳志亮找到我,向我表達了強烈的捐獻意愿,”彭李街道紅十字會會長張俊榮說,“我加了他的微信,把相關的材料發給他,同時聯系了濱城區紅十字會。”
期間,吳志亮又多次聯系張俊榮,詢問登記事宜,直到5月17日完成登記,他的愿望終于實現。
“對我們的捐獻,父母都很支持,”夫婦倆說,“我倆的角膜可以救助六到八個人,一想到這個,就覺得很幸福,如果有條件,我們以后還打算捐獻遺體。”
而就在當天上午,吳志亮剛陪牛蔥蔥去做了體檢,她懷有一個多月的身孕,這是倆人的第一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