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新聞網
2018-05-01 13:27:05
鞏文元: 愛心老師赴京捐獻造血干細胞救助伊朗兒童
鞏文元,男,1975年7月,濱州市無棣縣小泊頭鎮中學教師,中共黨員。從2002年起,鞏文元開始無償獻血,堅持每年獻一次,累計已達4000多毫升。2012年,他加入了縣紅十會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2017年9月,他的血樣跟一名伊朗的白血病兒童配型成功,當紅十字會通知他需要捐獻時,他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經過高分辨分型確認和體檢后,他符合捐獻條件,于2018年2月1日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北京)實施捐獻。鞏文元是無棣縣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我市首例涉外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鞏文元說到:“如果我的血液能讓一個生命延續下去,我是幸福的。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詮釋紅十字會‘人道、博愛、奉獻’的核心精神,我希望通過我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隊伍中來。”
見義勇為
吳宇濤: 好小伙路遇車禍伸援手
吳宇濤,男,1988年8月出生,沾化區下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中共黨員。2017年12月30日中午,吳宇濤與妻子孫曉琳駕車回老家,途中發現對向車道一輛轎車左搖右擺的駛過。吳宇濤從后視鏡中發現車子很快側翻進了路邊水溝,他立即掉轉車頭尋找落水車輛并撥打120,百余米后發現事故車輛已經側翻基本沒入水中,僅副駕駛一側還能看到些許玻璃。側翻時后排玻璃震碎,一個大約10歲的孩子掙扎著從冷水中爬了出來,見到吳宇濤后大聲呼喊:“救救我媽媽。”當時,溝里的水從破碎的車窗灌進車內,駕駛員已全部沉在水中。吳宇濤什么也沒想就下去了,用力拉車門,發現車門已經變形怎么也拉不開,然后用力推車,想把車翻過來,但是根本推不動。吳宇濤立即招呼岸上的妻子攔車找人幫忙。孫曉琳陸續攔下5名群眾下水救人,眾人齊力把車推過來后將女司機救出。
誠實守信
馮汝坦:環衛工拾金不昧傳遞正能量
馮汝坦,男,1947年9月出生,無棣縣美潔環衛有限公司環衛工。2018年3月9日下午,馮汝坦的妻子在新區陽光家園倒垃圾時,發現垃圾桶旁邊有件舊衣服,心想能給在陽光家園公廁處管理衛生的老伴當抹布用,就送了過去。馮汝坦用時發現里面硬邦邦的,打開一看原來有個錢包,錢包里面有一張身份證、三張銀行卡和1180元現金。怕失主著急,馮汝坦馬上聯系新城區環衛管理人員,并發動自家親屬尋找失主。幾經周折,最終與失主取得聯系,在核實身份信息后將錢包物歸原主。失主激動地拿出200元表示感謝,被馮汝坦婉言謝絕,說到:“物歸原主,天經地義,這并非我勞動所得,我堅決不能拿。”
敬業奉獻
張學利:殘聯專干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張學利,男,1980年3月出生,濱州市沾化區黃升鎮殘聯專職干事,中共黨員。張學利從小肢體殘疾,身高不足一米四,但卻從未抱怨過命運的不公。2009年,他被聘為下河鄉殘聯專職干事。為摸清全鄉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張學利拖著病弱的身軀,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走遍了全鄉27個行政村,對256名殘疾人家庭一一拜訪。2012年張學利父親被查出了肺癌晚期,為方便他照顧家庭,沾化殘聯把他調回黃升鎮殘聯。到黃升鎮殘聯以后,張學利再一次在第一時間跑遍全鎮35個行政村,迅速掌握了全鎮581名殘疾人家庭的實際狀況,并對一些特別家庭給予了及時的幫助。殘疾人王偉建,身體一側肢體殘疾,出門打工四處碰壁,因生活沒有希望內心非常消沉。張學利經過協調,王偉建和其他24名殘疾人進入鎮上煌盛玩具廠上班。張學利還向區殘聯積極爭取,為全鎮50戶貧困殘疾人住房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安裝了浴凳及扶手,使殘疾人實現了“能入廁,洗上澡”。
孝老愛親
趙振華:好媳婦37年如一日照顧患病婆婆
趙振華,女,1957年3月,惠民縣孫武街道東成村村民。趙振華婆婆先天聾啞,公公也在趙振華丈夫7歲時不幸因病去世,婆婆一個人拉扯著大姑姐和丈夫,艱難情況可想而知。1981年,趙振華抱著與丈夫共患難、疼愛丈夫和聾啞婆婆的決心,嫁入了這個家。結婚后,趙振華一直悉心照顧婆婆,一點點學會和婆婆交流。2003年,婆婆因疾病雙眼失明。她和丈夫做了分工,丈夫主外,她主內,一步不離地伺候婆婆的吃喝拉撒。婆婆有時脾氣不好,她也默默地忍受,從來不和丈夫說一句難聽的話。2011年,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差,腿腳幾乎不能動了。為了更好地伺候婆婆,她把床搬到了婆婆屋里,這六年來,沒睡過一天安穩覺。趙振華就這樣三十七年如一日照顧身體不便的婆婆,把照顧好老人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如今,100歲高齡的婆婆成為了全街道有名的老壽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