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大眾網(wǎng)
2017-09-15 10:55:09
9月14日上午,在博興縣湖濱鎮(zhèn)柳橋村出現(xiàn)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新郎穿著中式禮服,身佩大紅花,騎著大紅馬,隊伍前面鳴鑼開道,伴隨著一路的鑼鼓聲,一頂大紅花轎緩緩而行,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拍照。
整個婚禮從迎親、新郎射箭、掀蓋頭、拜堂,所有禮數(shù)做足。
新郎騎高頭大馬迎親
迎親隊伍
八抬大轎
掀蓋頭嘍
“用花轎娶媳婦,這場面很多年沒有見過了。”看到這樣的場景,圍觀市民感嘆道。(記者 于淋凡)
這真是傳說中的八抬大轎娶你過門
迎親三步
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jié)。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找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jīng)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第一步:三箭定乾坤
按照中國傳統(tǒng)婚禮的婚禮習(xí)俗來說,新娘子下轎之前,新郎要在堂前對著花轎連射三箭,驅(qū)趕一路上帶來的邪氣,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婚禮中的三箭定乾坤。
新郎所射的這三箭,分別射的是天煞、地煞和轎煞。
轎第二步:新娘下轎
然后,新娘頭戴紅蓋頭,由兩個全福太太攙著,懷里抱著瓶、花等,來到新郎家大門口。大門口放著一塊捶布石,石上放一馬鞍,鞍上放一串制錢,新娘要從上面邁過去,寓意“前進平安”。
當(dāng)新娘前腳邁入門檻,后腳抬起還沒有落下的時候,這時由全福人把馬鞍抽掉,寓意“烈女不嫁二夫,好馬不配雙鞍”。
第三步:跨火盆
新郎家二門口要放一個火盆,新娘邁過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紅火、旺盛。在新娘過馬鞍、邁火盆的同時有的地方新娘子要踩瓦,破“房煞”。
在新娘向院內(nèi)走時,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雜糧、彩色紙屑、草節(jié)、麩子、栗子、棗、花生等,目的在于驅(qū)邪門?;槎Y習(xí)俗
山東一帶的婚嫁,大體上分為這樣幾個步驟:議婚、訂婚、送日子、鋪房、迎娶、拜堂合巹。
在這幾個步驟中,迎娶最為熱鬧,也最為有特色。婚禮日早晨,吹鼓手最先來到主家大門口鼓吹一通,然后進洞房再吹。稍事休息后,迎親的花轎就要起程。一般迎親的花轎有兩乘,新郎坐的叫“官轎",給新娘準備的叫“花轎”。
去迎親的時候花轎不能空著, 一般要找一個父母雙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執(zhí)事的大扇上也要寫上“小登科”字樣。一切就緒,三聲炮響“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進入女家門內(nèi)。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長。新娘梳妝打扮完畢,吹鼓手高奏喜樂。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閨房,送入轎中,意為腳不沾娘家的土。博山一帶,新娘是“抱”上轎的。
結(jié)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著新娘跑,伴娘在后護衛(wèi),新郎則帶人追趕,經(jīng)過一陣象征性爭奪后,才把新娘請上轎子。新娘上轎后,許多地方都有潑水的風(fēng)俗,謂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轎中坐穩(wěn)后,轎頭便喊號起轎,兩頂轎子同時抬起,姑娘便隨著娶親的隊伍出嫁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