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08-03 11:03:08
“想不想回家,想不想孩子?咱回家啊,你先吃點飯。”8月1日早上7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劉飛鵬來到“無名氏108”的身邊,準備在他吃完飯后送他回家。自4月19日“無名氏108”從濟寧家中走失,104天的日子里他的家人不停地尋找。7月29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后,兩天時間內為他找到家并送他回家與家人團聚。
臨出門時大雨傾盆,救助工作常與惡劣天氣為伴
趁他吃著,劉飛鵬拿來了暈車藥。從沾化來濱州時,“無名氏108”暈車很嚴重,因此早做了準備。“剛來時他可不是這樣,頭發胡子一大把。”劉飛鵬說,他開始是在沾化被救助的,當時流浪到了沾化馮家鎮最靠海的村子,餓得沒治去人家里要飯吃,村民打電話報警后,被民警護送到沾化區救助站,之后又來到市救助管理站。現在“無名氏108”頭發理了,衣服整潔了,身體也壯實了不少,可見在救助站得到了妥善的照顧。
出門時,雨下的正緊,打在門階梯上“啪啪”作響。劉飛鵬撐著傘遮著“無名氏108”上車,這么一會的功夫背后已經被打濕不少。“這些年救助工作,惡劣天氣反而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劉飛鵬說,救助時不時會碰到大雨、大雪這樣的惡劣天氣,“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等日常工作,惡劣天氣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在去年“世紀寒潮”中,他們就頂著零下21℃的低溫勸說樊家市場的封長庚老漢回家。
“救助站的工作,在與惡劣天氣為伴的同時,積極為文明濱州建設做出貢獻。”劉飛鵬說,當前我市在創城期間,前幾天又面臨著近40℃的高溫,市救助管理站積極開展“夏季送清涼”活動,工作人員結伴組成“清涼小隊”,加強街面巡查和對流浪人員的救助,除少數職業乞討人員,確保了街頭無流浪未成年人。
安撫情緒后獲得其家庭信息,確認后護送其回濟寧老家
在路上,劉飛鵬給濟寧市救助站打了一個電話,通報一下行程,確定一下交接的地點。說起如何為這位流浪人員找到家的,劉飛鵬表示過程相對以往來說比較順利。7月29日,“無名氏108”來到市救助管理站,可能一路顛簸加之村民圍觀,他有些害怕,一句話不說。到了站上以后,經過工作人員慢慢地安撫和疏導,平靜了心情的他寫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名叫“艾云修”,家住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艾莊村。
之后的事情就比較順暢了,工作人員聯系了濟寧市救助管理站,聯系村里后確認了信息的準確。據艾云修的家人說,艾云修今年60歲,患精神障礙20多年了,今年4月19日自家中走失。對于市救助管理站找到了艾云修,他的家人非常激動,不斷地感謝,說找了這幾個月了,終于有了消息。據市救助管理站推測,他一路從濟寧跑到了濱州,頭發、胡子這么長,應該是沒接受過救助。
當然,這其中也不得不提濟寧市救助站和楊營鎮政府的努力。7月29日,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聯系濟寧市救助管理站后,他們以極快的速度確認了信息,而楊營鎮政府此前也多次在集會、廟會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散發信息尋找。
10點左右,工作人員到達長清服務區。此時雨停了,大太陽出來,氣溫迅速飆升,離濟寧還有一百多公里。工作人員詢問艾云修要不要上廁所,他搖搖頭表示不想去。這一路來,艾云修都很安靜,不斷擺弄著手里的純凈水瓶。
11點22分,工作人員到達梁山縣,劉飛鵬問艾云修是否知道這個地方,他一直低著頭不說話。這時艾云修的家人發來信息詢問到哪了,并發了定位信息,劉飛鵬回復他說,還有30公里就到了楊營鎮了。
104天里家人遍嘗尋親的艱辛,如今苦盼終得團圓
12點10分,市救助管理站到達了楊營鎮政府。艾云修的老伴、子女和妹妹就等在鎮政府門口,看到車停了,艾云修的妹妹沖上前來,親人見面,分外激動。下車后,女兒、兒子圍了過來,兩人分別握著爸爸的一只手,眼淚吧嗒吧嗒地掉。
拿出精心準備的錦旗,家里人不斷表達著對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感謝。艾云修的老伴李月菊說,老伴文化水平挺高,字寫的好看,就是不愛說話,自打生病后,脾氣更加暴躁,犯起病來有時候還會打人。4月19號,老伴出去以后就沒回來,家里人特別的著急,向親戚、朋友四處打問,印了許多傳單在周邊縣區張貼,結果都沒音訊。于是,他們在兩天后向派出所報失蹤人口。每當天氣變幻,他們總要想想父親在外是不是正在受苦。“我們生怕收到一個不好的消息”,艾云修的女兒艾聰還沒有從找到父親的激動之中緩過神來,說到家人尋找的艱辛,說到家里每個人無法言明的擔心,她有些泣不成聲。
“以后給他做個身份標識,他人見到也好聯系你們,也可以在公安部門做個DNA。”劉飛鵬對艾云修的家人提供建議。家人也表示,在家時艾云修也在按時吃藥,這次回去會先送他去當地精神康復醫院治療。
在臨行前,艾云修的妹妹和女兒特別激動,跪了下去,工作人員趕緊上前扶起。類似的場景工作人員也經歷過,不過每次都會倍受感動。她們跪向的是工作人員,表達的則是對黨和政府的感恩,而背后是對家庭團圓、家人團聚的感激,對救助站工作人員費勁周折尋找線索這種努力的感激。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兩天內找到家并送他回家,展現著濱州救助工作的效率,也在與同級地市群眾交流過程中樹立著濱州的形象,展現文明濱州人的高素質,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文明濱州創建做出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