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01-18 08:35:01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我們按照群眾提、代表議、政府辦、社會評的原則,接續實施12類161件民生實事,努力讓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惠及千家萬戶,把‘群眾的呼聲’變成‘幸福的掌聲’!”1月15日召開的濱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濱州市民作出鏗鏘有力的2024年民生承諾。
擲地有聲的不只分量十足、誠意滿滿的民生“大禮包”,還有闊步品質濱州建設新征程,團結實干向未來的務實謀劃。2024年,我市將圍繞“1+1188”發展格局,聚焦“品質之求、精明之路、擔當之行”,堅持發展為要、實干當先、勇爭一流,突出“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決戰決勝2024”,著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品質濱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
■關鍵詞:預期目標
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外貿量質齊升,外資促穩提質,完成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關鍵詞:轉型升級
推進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加快轉型
堅持傳統產業高端化,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335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400個以上,推動打造2000億級的精細化工、智能紡織省級集群。堅持特色產業園區化,推動化纖繩網、商用廚具、金屬板材集群加速向300億級、500億級、1000億級邁進。
推進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提速壯大
堅持新興產業規模化,打造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堅持未來產業協同化,加快打造低空經濟集聚區。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生命健康、氫能等產業。
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實施“智改數轉”企業300家以上,培育“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數字化車間等100家以上。推進數字產業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增長15%以上,搶灘數據領域發展新藍海。
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互促共進
年內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00家以上。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新增工業設計中心、共享制造等企業平臺70家以上。
■關鍵詞:科創賦能
持續叫響“科創濱州”品牌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800家。持續擴大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面,研發投入強度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強化與“中科系”“高校系”合作,建成濱州科技大市場,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加快打造“產教融合”高地
圍繞產業鏈布局專業群,專業產業匹配度提升至80%以上,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職教名城。
縱深推進“三進三創”工程
引育科技領軍人才200名以上、青年人才3萬名以上。新培育技能人才2萬名以上。
■關鍵詞:擴大需求
堅定不移抓招商
樹牢“辦活動必招商”理念,叫響“投資濱州”品牌。打好項目招引建設擂臺賽,確保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超過70%,到位市外資金實現兩位數增長。
堅定不移擴投資
大力實施“項目攻堅年”,儲備項目穩定在1000個以上,加快實施68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確保開工率、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兩個100%”。
堅定不移強主體
接續培育一批千億級、百億級領航型企業,新增“個轉企”3200家、“四上”企業870家以上,加快塑成骨干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堅定不移促消費
實現網絡零售額兩位數增長。開展百場促消費活動,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單位400家以上,持續打造“樂購濱州”品牌。
■關鍵詞:改革開放
擴大高水平開放
開拓海外新市場,新增外貿實績企業280家以上。用活開放新平臺,推動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加快綜合保稅區申建。確保實際利用外資增速保持在全省前列。
構建立體化交通
強力推動津濰高鐵、濟濱高鐵建設。全面推進高商高速、慶章高速、G220東延等重點項目。完成濱州民用運輸機場選址。加快實施山東港口濱州港5萬噸級航道工程。
深化攻堅式改革
實現存貸款余額兩位數增長,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家以上。盤活“五未”土地8000畝以上,土地流轉率保持在63%以上。
優化全方位服務
持續放大“濱周到”品牌效應,創新推出100項便民利企措施。推動市縣兩級“網上辦事區”“無證明大廳”全覆蓋,打造全國首個“信用無押金城市”。
■關鍵詞:城鄉融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建設高標準農田2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70億斤以上。食品加工、畜牧水產兩大產業集群營收分別突破2000億元、1600億元。擴面提標“四好農村路”700公里,爭創省市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00個以上。
提速推動縣域壯大
開展新一輪縣域經濟提升行動。深入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濱沾博惠”同城化發展。
加快提升城市能級
實施主城區“雙擴雙提”工程,強力推進73項城建項目。實施渤海國際片區更新,加快高鐵片區開發,優化科創片區功能。讓主城區建設更加均衡、發展更聚人氣。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區快速通道,開工建設渤海二十一路北延工程,打通濱州黃河大橋向南拓展快速路。
■關鍵詞:生態建設
強力落實重大戰略
抓好沿黃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動態更新黃河戰略重大項目儲備庫。堅持“四水四定”,系統治理6條中小河流,實施7項區域防洪工程,推進4座再生水廠建設,萬元GDP用水量持續下降。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以更實舉措打好藍天保衛戰,確保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不超過40微克,優良天數比例達65%以上。以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穩定在64%以上。以更嚴要求打好凈土保衛戰,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釋放綠色能源潛力
全力推動魯北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建設,年內新增裝機容量320萬千瓦以上。探索建設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培育綠色制造體系企業20家以上。
■關鍵詞:民生保障
多層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啟動社區微業三年計劃,實施城鄉公益崗位擴容提質,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打造“心安醫保”,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6%以上。
多方位發展教育醫療事業
實施校長、教師梯隊培養工程,培優培強鄉村教師隊伍。提升普通高中辦學質量。加快引育高層次人才,打造區域醫療服務高地。深化14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成20處“旗艦中醫館”,構建農村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
多元化完善“一老一小”服務
實施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托養,新建和提升孝善助老食堂400家。開放投用黃河植物園、珍珠湖2處兒童樂園,打造兒童友好公共空間150個以上。積極爭創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
多舉措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啟動建設蒲湖文創產業園,打造全球兵學文化名城。舉辦國家級呂劇論壇,開展“悅·讀濱州”工程,開展文化惠民活動6萬場以上。舉辦各類賽事活動3000項次以上,擦亮“九九黃河”體育文化品牌。
■關鍵詞:守牢底線
筑牢安全生產堅實底板
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三年攻堅,化工園區全部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加快市縣兩級救援隊伍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強化涉企涉眾風險化解
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健全食品藥品“紅黑榜”制度,爭創全省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市。
提升社會治理整體效能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效能。推進全科大網格、110報警服務臺和12345熱線高效對接聯動,讓群眾的“小訴求”得到“快回應”。
藍圖繪就千般景,唯有實干贏未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建設品質濱州的關鍵一年。全市上下要團結一致、奮楫向前,堅決打好“八大攻堅戰”,增創制造強市新優勢,推動雙型城市新跨越,積蓄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更具活力新高地,開創區域協調新格局,繪出美麗濱州新畫卷,實現幸福指數新提升,構筑安全發展新屏障,攜手推進品質濱州建設行穩致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